意思一目了然,希望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赵策英瞥了一眼,心中甚是烦躁。
就这样的奏疏,可不止一道两道。
这几天,起码上奏了二三十道。
内容、规格、理由,大差不差,让人没有任何观阅的欲望。
一伸手,奏疏丢到木几角落,赵策英无声一叹。
太祖一脉登基,没有任何根基,实在是举步维艰。
外有「垂帘听政」的劝谏,内有禁军之忧。
从秘密立储法建立之初,太祖一脉就被认为是「陪跑」人员,乃是先帝为了拉拢太祖一脉,缓和太祖、太宗两脉关系的操作。
谁也不认为太祖一脉有望登基!
可事实就是,先帝不在乎继承者的血脉问题。
他,赵策英,借着武德充沛的优点,就此登基上位。
不过,先帝不在意他的太祖血脉,不代表其他人也不在意。
特别是太宗皇帝后嗣,非常排斥他。
究其缘由,自是太祖、太宗两位先祖埋下的祸根。
烛光斧影,实为千古「佳话」!
自太宗皇帝登基以来,长达七八十年的时间,太祖一脉都是遭到针对的对象。
如今,先帝传位于太祖一脉,自是惹得太宗一脉担忧,生怕引来「大清算」。
因此,宗正寺的赵氏子弟齐齐上书,希望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作为受到推崇的对象,太皇太后持缄默态度。
赵策英凝眉,不免摇摇头。
太皇太后!
这个辈分,太高了!
作为过继给魏王为子的新帝,秉持「孝顺」的原则,天天都得找太皇太后问安,一次也不能缺,生怕遭人弹劾,说是「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