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一些人,闻言也是皱眉,面有难色。
江府、昭文殿、御书房,要幺是毗邻禁中的核心区域,要幺干脆就是大内。
这刺杀难度,堪比登天!
「刺杀大相公,罗某有三策。」
这还能有三策?
近十人,齐齐注目过去。
罗义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淡淡道:
「其一、重金收买其书童,毒杀。」
「重金收买书童,不太现实。这一策略有可能让大相公警惕起来。」甘宁不太认可的说道。
「其二,设法让其重亲意外亡故,大相公定然乘船返乡,可借此良机刺杀。」
「淮左江氏是地方大族,让其重亲意外亡故,也不太可行。」甘宁摇头。
这种意外亡故,实在太难。
一则,要想造成完美作案,本身难度就不低。
二则,必须得让大相公也认为是意外才行,否则就会有防备之心。
并且,政令就要施行,这种法子根本来不及布局。
「既是如此,便唯有在南郊大礼上,设法让烈士遗孤成为戍守的禁军之一,于众目睽睽之下杀之,并服毒自尽。」罗义挑眉。
「南郊大礼?」
昭文殿。
丈许长案,摆着几十道文书。
江昭拾起其中一道,注目阅览。
南郊大礼!
这是礼部呈上来的文书,经文华殿大学士唐介披红,让人呈送到了昭文殿。
长案上的其它文书,也都是有披红字迹的文书。
作为大相公,江昭并不单独披红,其主要职责就是阅览其余五位内阁大学士的披红文书。
若是认为呈上来的披红无误,便可让人呈送到宫中,让官家予以决意。
若是认为呈上来的披红有误,便可于内阁议政,六位内阁大学士一起阅览披红。
总之,但凡呈奏到内阁的文书,都得经过大相公的手。
也因此,从理论上讲,大相公的书案与官家的书案摆放文书其实是一样的。
「南郊大礼。」江昭眯了眯眼睛。
所谓南郊大礼,也即祭祀苍天、玉皇,为百祀之首。
一般来说,凡是南郊大礼,君王都会披上高规格的「大裘冕」,率百官行三献之礼,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作为高规格的祭祀,南郊大礼通常是三年一次。
当然,偶尔也有例外。
真宗皇帝为了给「封禅泰山」造势,就曾连着几次举行南郊大礼,仪式规模远超常规。
江昭持着文书,扫视一眼。
文书一角,赫然披红了几字:
自先帝大行,外患不断,南郊大礼已有六年未曾举行。或可恢复礼制!
粗略瞥了一眼,江昭一伸手,文书就丢到了长案角落。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
一些小型、中型祭祀,不祭也无可厚非。
苍天祭祀、皇地祇祭祀、社稷祭祀、禘袷祭祀等大型祭祀,涉及正统与天命的钦定,该办还得办。
就在江昭要阅览下一份文书的那一刻,一名书吏却是走近,行礼通报导:
「启禀大相公,宁远侯、镇南伯、英国公、富宁侯、甘国公、忠敬侯、梁国公、曹司徒,受传来见。」
「来了?」
江昭了然,摆手道:「让他们进来吧」
通报的几人,都是受他传见的人。
目的嘛……区分支持者与反对者!
这几人,都在将门勋贵中有不小的影响力,算是将门勋贵的代表人物。
其中,宁远侯顾廷烨、镇南伯王韶都是圣眷正浓的将入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