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不过,这一争论水花不大。

主要是太常寺和礼部也内讧,不少人还是认为服丧钦定婚事不合礼制在先,纳采在后,两者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许配不合礼制,也不合法。

其二,阿云算不算自首?

这一争论,根据《大周刑统》和《嘉祐编敕》,各执一词,难有分说。

其三,究竟是律令大,还是敕令大?

这是变法支持者和反对者争论的核心点,也是大理寺、刑部和其他司衙的争论核心点,也是道统之争的决胜点。

凡是政令,十之八九都是敕令。

于反对者而言,若是可藉机定下律令高于敕令,也即意味着日后的变法政令都得顾忌律令的存在。

就此,反对者也算是有了尚方宝剑,可借此为由,阻挠一些不太认可的政令。

于大理寺和刑部的人而言,自然也是律令更重要。

否则,一旦有了大型案件,上头就来上一道敕令,且置依法办事的大理寺、刑部于何地?

隐形中,大理寺、刑部却是与反对者不谋而合,一起使起了劲。

于道统之争而言,其胜负已经彻底与律敕之争挂钩。

本质上,这就是释经权的争夺。

若是反对变法的大儒赢,就可以律令为尚方宝剑,稳固「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地位。

若是支持变法的大儒赢,就可以敕令为尚方宝剑,甚至于奉命重新编修、解读四书五经,就此开宗立派。

所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莫过如是。

三大论点,争执不断,已有十余日之久。

「啧~!」

江昭拾着文书,摇摇头。

近来,关于庙堂上的争斗,他都是以裁判的角色观望一切,毫无入局的意思。

毕竟,暂理国政,主要就是裁判角色,而非参与者。

不过嘛.

要是实在争论不过,亦或是争论时间太长,江昭也唯有强权打压一波。

自从报纸发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舆论是掌握了变法者的手上。

区区大儒,不足为道!

「咦?」

拾着文书,灵光乍现,江昭不禁眯了眯眼睛。

释经权很重要,肯定是要掌握在手中的。

不过,谁释经却是一大难题,恐怕都有争议。

唯有一人例外,质疑声音要小上不少——衍圣公!

专业的事,还得交给专业的人。

江昭望向立于一角的书吏:「三月的经筵讲席,孔圣人的四十七世孙要入京吧?」

「是。」

书吏肯定道:「大相公真是好记性。孔圣人的四十七世孙,名为孔若蒙,也是这一代的衍圣公。」

「这样啊!」

江昭了然点头,莞尔一笑,一副开玩笑的样子:「我还真没见过他。」

「熙丰元年,孔若蒙入京,承袭衍圣公爵位,江某恰好巡视两京一十四路,实为一大憾事啊!」

「就是不知,孔若蒙性子如何,可有师承?」

书吏一怔,意识到什幺,连忙道:

「衍圣公年仅二十有七,应是尚未拜师。」

河东路,云州。

中军大营。

一道文书入手,赵策英摇了摇头。

「呵!」

「律令、敕令,自是得以敕令为主!」

「要是江卿不好解决,朕自大胜入京,为他做主撑腰!」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