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若是以往,涉及为梁乙理治丧,肯定会有类似于「辍朝」几日的决定。

如今,仅是纯粹的以一品礼治丧,已经是相当从简。

梁太后冷声,淡淡道:「南征军政,关乎重大。」

「副都统李清性子忠正,劳苦功高,着即日入枢密,任枢密副使,转都统军,司掌南征军政。」

短短一句话,就将梁乙理亡故的消息轻描淡写的带过。

从头到尾,梁太后甚至都没有表现得太过悲伤。

这并非说梁太后就不悲痛,而是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维持镇定,表现得毫不悲伤。

究其缘由,主要还是为了不引起较大的政治恐慌。

外戚干政,本就是「非正统」。

国相亡故,一些意欲扶龙上位的臣子,肯定会心有意动,蓄势待发。

而外戚党,也定然是人心浮动,焦虑不堪。

不为其他,就为「正统」二字。

正统,天然就自带一定的优势。

就算是西夏政治架构与大周不一样,也不影响会有人主动成为从龙之臣。

说到底,从龙本质上就是「扶龙于微末」,可算作是顶级的政治投资之一。

凡是涉及帝位之争,就连一些冷门宗室的灶都有人烧,更遑论李秉常还是堂堂正正的国主?

一而旦李秉常真的藉此机会成功政变,外戚党的结局可就注定悲惨起来。

逢此情形,作为外戚干政的主要源头,梁氏也察觉到了窘境的存在,唯有尽量维持镇定,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否则,除了引起外戚党的恐慌以外,别无半分好处。

至于封赏李清..

帘幕之下,梁太后紧紧攥着凤袍,秀眉紧蹙,眼中闪过一丝惊疑之色。

李清是午时入的京!

此刻,也仅仅是未时而已,相距李清入京不到一时辰。

蕃汉百官,其实都是单独特地召见入宫的。

为的,就是宣布国相亡故的消息。

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清,带了足足两万大军入京!

梁氏心头有种不妙的预感,但又不太说得上来。

主要在于,两万大军都是老老实实的屯于城外,并未有半分异动。

李清,也是一副忠正的样子,乖巧非常。

也因此,即便梁氏心头不安,却也唯有以高官厚禄重赏之,以期莫要徒然生乱。

「臣李清,拜谢陛下、太后娘娘。「

李清一步迈出,行了一礼。

观其摸样,俨然还是狗腿子的样子,甚是恭谨。

「嗯。」

梁氏心头稍安,沉吟着,旋即问道:「国相印、首领印,可在都统军的手上?」

国相印、首领印,都是掌握军政大权的凭信。

为今之计,必须得暂时收归大印,并尽量稳住大局。

其后,就可从支脉选取几位得力的侄子、叔伯,任职国相,继续掌权。

圈养国主的路子,从战略上讲没有半点问题,未必就行不通!

「国相印、首领印,皆在....

李清就要作答。

就在这时....

「杀!」

「啊!」

「诛杀奸佞!护驾有功者赏,助逆者夷三族!」

「清君侧,靖国难!」

阵阵喊杀声,猛地传来。

大殿上下,蕃汉大臣,尽皆愕然。

不少人面色微变,暗道不妙。

这是,政变!

李清、李秉常,君臣二人,相视一眼。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