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如今,其竟是难得的一笑,可谓是相当罕见。

难道....

自上而下,一时尽是期许目光。

约莫十息左右。

一副五尺大小的木架被擡到大殿正中,锦布铺垂,上载文书。

果然!

粗略一瞥,不少人暗自心惊。

【赖陛下神武天纵,庙堂运筹决胜,三军效死,终使幽蓟山河重归版图,今奏北伐全功:

五月十一,王师北驻燕云,慑服辽邦。敌酋畏天威,遣使乞盟,遂订《燕云之盟》。

其约曰:辽国尽割燕云十六州故地归周;自此息兵修好,永为邻邦。

自天福元年(936年),石敬塘割地媚辽,至此一百三十七载,胡骑凭关隘之险屡窥中原,实为中原百年之痛。

此非独拓疆千里,实为续秦汉隋唐之正统。

自此九域完璧,社稷永固,不乏人臣涕泣,山呼万岁!

交割舆图、户籍册档,已专骑驰送阙下。

燕云已复,天佑大周!

谨奉表以闻。】

军报为笔杆子苏轼代笔。

该说不说,作皇帝的笔杆子,官位晋升是真的简单。

自从交趾灭国,苏轼就已晋为从四品的右谏议大夫。

不出意外,一旦大军入京,苏轼还会晋升一次。

简直是躺赢狗!

「五月十一,辽、周二国遣使谈和,成燕云之盟,约定互不侵犯,结为友好邻邦。」」辽国,就此割让燕云十六州,退兵撤民!」

江昭负手,重重道:「自天福元年,燕云十六州被石敬塘割让于契丹人,已有一百三十七年整。」

「燕云十六州,终是重归中原正统!」

「这」

文武大臣,相视一眼,尽皆大震。

「功在千秋,实为千古功业!」

「哈哈!大一统!自此以后,谁人敢言大周非是大一统,老子非得打死他!」

「大周之强,自此始也!」

「前不见古,后不见来者!太宗皇帝,也莫过如此!」

「拓土燕云,实为官家与大相公之千古功绩矣!」

吹捧之声,不绝于耳。

就连二愣子齐衡,也不免来了一句「官家与大相公,实为千古君相」,引得好些人望过去,一脸的惊奇。

短短几息,上上下下,文武大臣,尽皆满面红光,与有荣焉。

要问为什幺?

无它,燕云十六州的存在,意义实在是太过重大!

其实,若是论起纯粹的「价值」,燕云十六州并非是不可或缺。

千里山河,其实也就一路的大小而已。

论起面积,甚至都不及熙河、熙丰两次拓土而得的十二州山河。

丰茂程度,更是不及河湟之地。

但,意义不一样!

燕云十六州,乃是「大一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大一统的概念,始源于《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中的一则记载: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其后,始皇帝横扫六合,一匡天下,让大一统有了具象化。

西汉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正式将大一统与天命正统合一。

非一统,也即非正统!

自此,大一统和正统算是有了较为标准的核心判断标准。

无关道德,无关民族,无关功绩,唯与一样标准挂钩—疆土!

准确的说,乃是以关中、中原、巴蜀、江南、岭南、幽蓟为核心的一片区域,也即长江和黄河为核心的地区。

这一片区域,也就是始皇帝一统天下时的疆土。

就像西域,始皇帝没有成功打下来,那就与大一统无关。

有,自然是更好。

没有,也不影响成为大一统政权。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