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自秦汉至今,已是千年有余,关于大一统的定义,可谓是深入人心。

大一统王朝与非大一统王朝,后世人给予的评价更是两种概念。

太祖、太宗两位皇帝,也都有过关于应对燕云十六州的对策。

为的,就是实现大一统。

太祖皇帝,其主要战略是集中兵力攻打尚未归附的南唐、吴越两大政权,也就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布局思路。

对于燕云十六州,据史书记载,太祖皇帝主要是想走「赎买」的路子。

当然,敌人肯定不会平白割让疆土。

真要执行起来,估摸着也就跟官家赵策英实现大一统的法子大差不差。

无非是集中兵力,暂时性休养生息,以恢复经济生产为主。

一旦时机合适,行军北上,将契丹人打至连连败退,自可谈和,赎买燕云。

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

烛影斧声,千古佳话,太祖皇帝含恨亡故。

太宗皇帝继位,一样是颇有野心,志在实现大一统。

可惜,太宗皇帝武略不!

太祖皇帝打得过契丹人,不代表太宗皇帝也行。

于是乎,大一统自是没了声响。

至于真宗,以及先帝?

老实说,不被人南下擒龙,就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也正是因此,百年国祚,四代先帝,作为大一统的一块拼图—燕云十六州,愣是就真的没集齐!

还得是官家赵策英,王朝中期,竞然还能实现大一统!

这就很猛。

如今,燕云十六州入手,也即意味着大周正式迈入了大一统王朝的行列,就此成为了继秦、汉、西晋、隋、唐以来的大一统政权。

千百年后,熙丰年间注定将会是后人聚焦的重点。

史书之上,必将大书特书。

约莫百十息左右。

「咳~!」

一声轻咳,大殿上下,齐齐一寂。

江昭淡淡道:「不久,官家与拓边功臣就将班师回朝,一些较为重要的事情,江某就安排下去。」

文武大臣,齐齐肃立。

「其一,关于大贺。」

「翰林司、尚食局何在?」江昭向下望去。

「在。」

一老壮,两名红袍官员走出。

翰林司,单就名字而言,可能会认为其是翰林院的下设司衙。

但实际上,其是光禄寺的下设司衙。

命名翰林,主要是其主管茶、酒、汤、果,游幸设宴、内外筵设,以及掌管翰林杂役的名籍。

「大贺八日。」江昭平和道:「相应的膳食,以及庆贺的布置,切记莫要有差错。」

八日?

两人一讶,旋即一礼:「诺。」

一般来说,就算是有了大喜事,也就庆贺一两天,偶尔一些较为重大的,可能是三四天。

熙河、熙丰两次拓土,都是大贺七日,其实已经是较为「超规格」的庆贺。

此次,庆贺八天,主要是为了体现实现大一统的意义非凡。

毕竟,单是开疆拓土都大贺七日,大一统肯定得高上一些。

至于说,为何不是代表着数之极的九日?

以其他人的观点,可能是认为数之极为九不太好,因而官家并未选择九日。

但,江昭却是一清二楚。

赵皇帝,估摸着还想灭了辽、夏二国呢!

数之极,估摸着是得留给灭国之功!

只是—.

江昭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沉吟着,徐徐道:

「其二,涉及礼部、工部。」

礼部尚书吴奎,工部尚书孙永权,皆是一步迈出。

「官家欲效仿四凌烟阁,设昭勋阁。」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