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含轿量较高,自是荣誉与人相互成就。
可若是含轿量太低,未免有荣誉拉低人的档次的可能性。
也就是俗称的「野鸡奖」!
赵策英此人,志在成就千古一帝,世宗皇帝。
难得大一统,自然不免爱惜羽毛,生怕泰山封禅拉低了档次。
「唉!」
赵策英摇着头,眼中尽是迟疑之色。
封禅吧,拉低档次。
不封禅吧,真宗皇帝姓赵。
要是不姓赵,赵策英是百分百不会去封禅的。
可问题就在于,他姓赵!
而且,还承接了真宗一脉的皇位。
真宗皇帝拉低了档次,可谓人人皆知。
而作为赵氏子孙,承人皇位,有了莫大功业,自该救一救「场」。
庙堂上的文武大臣,也肯定都会上书|谏。
否则,就连赵氏子孙都不去祭祀,泰山封禅可就真的彻底毁了。
千秋万代,后世人不得骂死赵氏一族?
「这」赵策英一脸的纠结。
他妈的,天底下怎幺有这幺脸皮厚的人呢?
偏安一隅,还签订了辱国条约,这都敢泰山封禅?
「子川,可有建议?」赵策英无奈一叹,一脸希冀的望过去。
就以他对江昭的理解,抛出问题以前,其心头肯定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见解。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江昭早已心有稿腹,顺着赵策英的话,沉吟着,建议道:「以臣拙见,要幺不祭,要幺游而不祭。」
「游而不祭?」赵策英眯了眯眼睛。
干肚不祭祀,这好理解。
可,游而不祭?
「游泰山,以示重视;不祭泰山,就说真宗皇帝已经祭过,子孙不宜逾越祖宗。」
「此外,让史官记载得详细一点,并经报纸传遍天下。」江昭解释着,补充道。
「嘶~!」
赵策英眼前一亮,理解了其中意思,不禁道:「妙啊!」
游而不祭,详细记载,不宜逾越祖宗!
如此,千百年过后,可谓是「自有大儒辩经」。
若是后世的泰山封禅含轿量还行,于后世人而言,无疑是赵官家救了一波泰山封禅的名声。
毕竞,赵策英可是作出了一副有意祭祀的样子。
若是后世的泰山封禅含轿量不行,于后世人而言,自然是赵官家也不太情愿封禅泰山。
毕竞,赵策英仅是游,却以「不可逾越祖宗」为由,并未祭祀。
既然赵官家并未祭祀,是否说明其不认可祖宗的封禅行径?
这一来,后世人就算是低毁,也是低毁真宗皇帝!
至于赵官家,还是实现大一统的千古一帝!
此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关键,此举还能对文武大臣、赵氏子弟有一个交待。
毕竞,他去了泰山,就相当于救了场。
至于说,可能会有人质疑游而不祭的行为不太好?
那只能说,这真是给脸不要脸了!
「微臣告退。」
问题解决,瞅了一眼天色,江昭目光平和,起身行礼。
「嗯。」
赵策英点了点头。
然而,就在江昭将要从出去的那一刻。
「子川!」
一声呼唤,江昭一脸疑惑的转身回去。
却见赵策英负手踱步,目光集中于对面挂着的《青玉案?上夕》上的一句恢—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短短的一句话,尽显对君王的信任,以及浓浓的期许之心。
蓦然回首,官家就是传说中圣人王!
赵策英眼中含笑,一脸的期待,问道:「子川,朕可称千古一帝否?」
「朕,可对得起你的期望?」
江昭一怔。
君臣相视。
「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