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428章 他说天下最大的皇帝陛下也如此小气……

吴用回来了吗?

还没有!

苏武进军了,因为已经准备好了,夜苴与罗雄两部,已然联系了不少部落,至少有七八个沿途部落已经派人来拜过苏武更也派人给苏武头前开路,是为向导。

最重要的是这些部落与邕州的蛮部还不一样,这些人对大理是仇怨深重,恨之入骨,是极好的马前卒,不必苏武多言,些许粮草供应着,足以让他们往前死战。

大理蛮部叛乱之事,也是由来已久,不是此时此刻,历史上也不会就到此终结,这是一件极为长久之事即便此番苏武不来,要不得多少年去,这些蛮部,还会联合起来再干,那时候再剿他们的就是高量成了——

终归是这山林之间,大理国再如何剿,也不可能把山林里的人都杀尽,一茬一茬总是要长出来的—

乃至未来,许多年,哪怕明朝,此处叛乱之事,也多如牛毛,大规模的就有四次,小规模的难以计数。清朝,更是数都数不过来,乃至新中国成立了也还有,叛乱与匪患都有——

封建王朝时期,其中主要矛盾,一方面是统治者欺压被统治者之事,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于外地人统治本地人的矛盾,这两方面有关系,但也有区别其实段氏虽然归为白族,但就是汉人,其祖上是河西武威人,乃唐将出身,天宝安史之乱前后,也与唐战,真正崛起也没多长时间,最多不到二百年—..

段氏自就是中原人的那一套东西,包括统治,便也就避免不得这些事..

苏武进军途中,显然在思索这些事,将来归于版图的大理国,其实很大,部落众多,远不是三十七部这幺简单要想长治久安,其实还是个负担若是不用段氏之法,那就得用中原王朝赋税来补贴这里,至少要补贴两三代人去—

许这也是当年赵匡胤在金沙江边为何要说「此非吾地」的原因,皆是山川,贫瘠非常,唯有小小几处可以大规模农耕管理起来也麻烦,在当地来摊行政与军事成本,那必然要出事情,若是中原来补贴,得不偿失———

这也是为何邕州会有四十四个羁縻州的原因,羁縻之意,说白了就是你认我就行,别给我找麻烦就行,我也不多管你但苏武要的不是这般,羁縻,就是有限责任,苏武要管制,那就是无限责任,就得管人家活得好不好,吃喝拉撒顺不顺—

中国之统治,自古就是无限责任之统治,若想长治久安,本地人真正归心归德那就得用别处赋税来补贴此处军政成本.

苏武进军路上,不免也是压力山大,但这里,在苏武脑海中,那也是祖宗之地,祖宗之地不可失,没办法,得要—

不仅得要这里,还要以这里为前进基地,下山而去,许多地方便有了广大的平原,有了那一年两熟三熟之种稻米之处——

云南,是重要节点,中南半岛,吐蕃之地,还有印度半岛,这里其实都是可以去的,物理距离上相比而言也很近反正,还是得干—

大军向前去,当地蛮部之人不断从山林里下来相会,越汇越多,已然也有了六七千之数,沿路还有更多等着苏武一路去聚——

何以苏武说动就动?因为苏武相信吴用,这般之事,他一定能办好。

即便吴用办不好,苏武还是要进军的—.

此来,就没打算收手,这个理由不行,总有那个理由,苏武之军,纸面上的实力对比是以弱击强,不能等人家准备好了再进兵.

云南,真是个好地方,大多数地方冬暖夏凉,一路去,其实是沿路而上,善阐府海拔可不低,近两千米之高。

可见大理国着实不好征讨,若不是苏武而今金属货币极多,能雇佣来人,若不是大理国内本就刚刚有三十七部作乱之事,诸部之人皆来帮衬.

要想打进大理善阐府与羊苴咩城,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其中之难,不难想像——

时也命也,仿佛上天真有天命之事一般—

不得四日,大军已然屯在石城,所谓大理八府四郡之一的石城郡,便是后世云南的曲靖所在,过了此处,就可直入善阐府此时此刻,苏武身边聚的大理蛮部之人,已然有一万三千左右这大概也是三十七部最后的壮丁了,虽然依旧还有陆续在来,但再来也来不得多少了====

石城之城池,并不显得如何高大,苏武依旧亲自绕城而视,也登高去望,城池所在,自是平地,高处望内,其中屋舍连绵,皆是大火烧过的痕迹,破败不堪—..

也不见城内有多少居民,估摸着算,这里以往至少住得五六万人之多,但而今怕是连几千人都没有了—

当然,守军还是在其中的,至少有四千观察完敌情,苏武从高处而下,城池之外,自是营帐连绵,甚至很多蛮部之人,并无营帐,就这幺席地而歇—

说穷,也不过如此了,还能穷到什幺地步去?便是连一顶帐篷都置办不起.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