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天象谶纬者,革去功名。」
张居正连连点头说道:
「子霖所议详实,就这样吧。」
这就是大明考官的日常,出的题目有这幺多的忌讳,同时还要考虑皇帝和主考的想法,当真是太难了!
在场的同考官中,只有少部分的出题得到了张居正的赞许,很多人连续出了三四个题目,都不被张居正采纳。
不过张居正也不是随意反对的,他都能指出对方出题的不当之处。
果然,能在大明当上首辅的,学术水平其实都不差。
只不过张居正的心思在政治上,没有在学术上着书立作。
苏泽的好友申时行也出了一道题被张居正采用,张四维的题目也出的不错,张居正也表扬了他就采用了。
这点看来,如今高张二人的斗争,还仅限于内阁之中。
整理完四书五经的题目后,《表诏》的题目也很快确定。
最后到了策问的题目了。
已经开了两个时辰的会了,苏泽的头已经昏昏沉沉的了,但是此刻他强行打起精神,因为这才是这次会试的重头戏。
张居正摸着胡子说道:
「这次的策问题目,是陛下亲自出的,来人啊,请陛下的御书。」
一个精美的锦绣匣子被端上来,张居正当着众人拆开弥封的匣子,露出一张皇帝专用的彩金笺纸。
「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果然还是有关改革的题目啊。
这是《孟子》中的一段。
上下文是: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苏泽心中叹了一声。
张居正的改革还是有些激进了。
大明的症结,又岂是财税这幺一个问题。
强推一条鞭法,可以解决财政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改变大明的基本,最后良法还是会堕落成恶法的。
张居正和高拱的分歧,就在于谁先谁后的问题。
张居正认为先改革财税体系,朝廷有了钱,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改革了。
但是高拱却认为要先进行制度改革,然后再改关系民生的财税制度。
苏泽还是更倾向于高拱的。
张居正的改革虽然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其实没有深入的触及到官僚体系内部。
而朝廷获得了大量的财源,却没有继续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并没有建立相应的责权关系。
地方上怨恨朝廷收取了大量的赋税却不干事,朝廷又觉得地方上完不成指标是截留赋税。
苏泽叹息一声。
张居正是行政上的天才。
要主持一场全国性的财税改革,所涉及的工作量堪称恐怖,这绝对不是几道政令就可以的。
地方上有没有偷奸耍滑?又要让地方上推动改革,又不能让激进的政治投机者谎报政绩。
奖励干得好官员,惩罚干的差的官员。
让合适的官员,去合适的地方做官。
两京十三省都有不同的情况,各自会遇到不同的困难,要怎幺解决这些困难。
这些事情苏泽想到都觉得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