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其实张居正和高拱如果能携手,张居正负责财税改革,高拱负责吏治改革,也许对大明会更好一点。

但是两人都太过于强硬,都不肯由别人主导变革。

——

张元忭走进了贡院。

张元忭是浙江绍兴人。

张元忭的父亲张天复曾任云南按察司副使,但是在一次平叛作战中战败,又因为曾经和严嵩不对付,于是被嘉靖皇帝下狱治罪。

张元忭来到京师,散尽家财营救父亲,这才让父亲出狱。

后来张天复病故后,张元忭在家守孝完毕,去年才来到京师备考。

他和徐渭是同乡,在徐渭的引荐下,他得到了一个《乐府新报》采风使的职位。

张元忭也会向《乐府新报》投稿,靠着这样倒是也勉强维持了生活。

张元忭非常瘦,在守门士兵的检查后,他被放进了贡院。

拿到牌子,进入自己考号,接着就是书吏来核对张元忭的身份,然后将他的号牌挂在考号外。

紧接着张元忭就见到了两名身穿朱红色官袍的大臣,领着一群文官走了过来。

考场里的官员,就只有主副考官和阅卷官了。

张元忭连忙站起来稽首行礼。

人群中,有一个丰姿不凡的年轻官员瞥了一眼张元忭号房边上的牌子,牌子上写着他的名字和籍贯。

这个年轻官员自然是苏泽。

张元忭,苏泽用【记忆香囊】回忆过自己看过的明代资料,张元忭似乎就是本科的状元。

当然,自己改变了太多的历史,也不知道张元忭还能不能成为本科的状元。

但是能考上状元的,肯定还是有本事的。

苏泽准备在监考的时候,多关注一下这个名叫张元忭的考生。

苏泽随着张居正继续巡视贡院。

张元忭等众人离开后,开始整理考试贡举。

号房狭仄得仅容转身,寒意料峭的初春清晨,冰凉透体的砖石气息扑面而来。

张元忭紧了紧身上半旧的青布棉袍,手脚利落地放下考篮,里面只有几支磨损的毛笔、一方陈墨。

「贡稿纸了!一黄铜币一张!」

周围的考生纷纷喊住叫卖的小吏。

贡院内是不能自己带稿纸的,但是写文章也是需要草稿的,所以这些书吏就会卖一些稿纸。

当然,在贡院里称呼卖就不合适了,所以这买纸钱也被称呼为「贡钱」,算是贡给大成至圣先师的钱。

张元忭从考篮中掏出三枚黄铜币,他在京师生活解决,这次考试的文房四宝还是同乡徐渭借的。

一想到这位同乡,张元忭有些遗憾。

徐渭和张元忭是同乡,在京师的时候他受到徐渭的照料。

原本徐渭考上了举人,本来也可以参加本届会试的。

但是他的恩主苏泽被选为同考官,徐渭为了避嫌,放弃了本次科举。

张元忭为徐渭感到遗憾,但是他也理解徐渭的放弃。

他将唯一值钱的澄泥砚小心翼翼摆在尺许见方的木板上,这便是他未来九天安身立命之所。

「咚!咚!」沉重的梆子声惊破贡院沉寂。书吏鱼贯而入,分发弥封考卷与光素纸。

接下来几天,张元忭都在答题。

苏泽在巡视考场的时候,也在张元忭的号房前经过了几次。

只能说科举考试,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考试,更是身体和毅力的考试。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