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征服这片地区的不少,汉之武帝,唐之太宗,如果算上南北朝辽金元这些就更多了,但是当时对待东北都是以羁縻为主,就是经略辽东的,也仅限于辽阳附近。」
众人点头。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燕国就是如此,慕容氏是在龙城发家的,也就是我的老家辽阳,但是燕国强盛之后,慕容氏就将都城迁到了蓟县和邺城。」
「苏教务长课上也讲过,辽阳乃是辽东最大的一块农耕之地,要建立霸权必须要占据辽阳,才能有稳定的粮食来养军队。」
「史书上有关这些朝代如何经营更偏远的辽东,笔墨都不多。」
众人点头。
李如松说道:「我翻遍了史书,以长白山区域为核心,建立地区霸权,只有渤海国了。」
「渤海国?」
在场的都是军官,虽然经过两年的武监学习,但是对历史了解还是很少。
其实别说是这些军官了,就是普通的读书人,知道渤海国的也不多。
李如松如果不是专门研究东北,也不会查到这个名字。
李如松说道:
「渤海国,唐时的海东盛国,享国180年,为契丹人所灭。」
「渤海国乃是粟末靺鞨部,当然这个不重要,唐时的东北局势不安定,渤海国能立国那幺久,并且一度称霸东北,也有其不同寻常的地方。」
「当然,按照苏教务长所说,唐时的东北要比如现在暖和,那时候吐蕃都能称雄,当时的条件和如今肯定是不一样的。」
「如今辽东苦寒,但是渤海国依然对朝廷经营东北的大战略有参考性。」
众人纷纷点头。
李如松摊开一张地图,对着众人说道:「这是我根据史书记载,加上零星的史料,对渤海国进行的考证。」
李如松揉了揉眼睛。
有关渤海国的资料极少,如果这里不是国子监的图书馆,怕是连这点成果都研究不出来。
李如松说道:
「渤海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在长白山地区建立霸权的国度。」
「只可惜史书上有关渤海国战役的记录几乎没有。」
众人又有些沮丧,没有历史战役参考,军事部署就无从说起了。
但是很快,李如松又说道:
「但是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诸位知道吗?这渤海国历史上有五京。」
「京,国之重地也,古代的京城都是战略要地。」
「渤海国是一个小国,史书上对于渤海国的其他资料都不可考了,但是因为使者往来,五京的位置却留下来了。」
「这是我对各种历史资料考证后,推测出的五京位置。」
「诸位看,中京显德府(吉林省和龙市),这里是渤海国最早的国都,也是渤海国发家的地方。」
「这里有盆地适合耕种,又是交通要道,渤海国既然可以在这里设置都城,那我大明也可以在这里筑城,养活一城人马是没有问题的。」
众人看向这个位置,也觉得这里十分的险要。
「后来又迁都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按照我的考证,彼时的上京龙泉府,乃是渤海国的粮仓,正是因为渤海国建国之后人口膨胀,中京无法养活那幺多人口,这才迁都到粮食更充沛的地区。」
「如果上京龙泉府还能耕种,那我大明在长白山区域也有了根基,可以移民拓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