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看向朱时泰,等待对方说话。
从紫禁城正门到西苑入口,也就是一炷香的车程,所以朱时泰直接的说道:
「苏检正不是很清楚,赵阁老和兵部之间的具体分歧吧。」
苏泽点头。
他虽然统领中书门下五房,但是赵贞吉的政治秘书是兵房主司,苏泽也不会干涉各房的具体事务。
苏泽和赵贞吉是姻亲,但是因为他和高拱的特殊关系,所以也不方便和赵贞吉走得太近。
苏泽和赵贞吉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熟悉的陌生人」。
苏泽知道赵贞吉和兵部的旧怨,认为他和兵部之间主要是权力的斗争,并不是很清楚赵贞吉和兵部的具体分歧。
朱时泰说道:
「赵阁老认为,如今的兵部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体系了,希望对兵部整个框架都进行改革。」
「但是兵部并不这幺认为。」
苏泽问道:
「兵部不适应当今的体系?」
朱时泰看向苏泽,疑惑的问道:
「这个变革不是苏检正搞出来的吗?难道你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朱时泰继续说道:
「苏检正,我朝设立之初,是用的太祖定下的卫所世兵制度,这套制度的弊端有很多,这才有了后世的各种改革,但是唯有一个好处,是历朝历代都比不了的。」
「世兵制度的维持成本很低,一些卫所可以自给自足,另外一些只要地方上均输一些物资过去,也能维持卫所运转。」
「卫所的兵员补充、战斗训练,都是在卫所内进行的,朝廷要做的就是监督就行了。」
「所以我朝的兵部,只设有武选司、职方司、车架司和武库司四个清吏司。」
「武选司掌选授、升调、承袭、功赏。」
「职方司掌舆图、军制、镇戍。」
「车架司掌军用的驿站、禁卫、仪仗、厩牧。」
「武库司掌军械、案牍、符印。」
「这在我朝之初,自然是没问题的。」
「但是苏检正你的军制改革,让大明的军制在根本上发生变化了。」
苏泽惊讶的看向朱时泰,他没想到,这个在京师名声不显,甚至有一些纨绔名声的勋臣,竟然有如此见识。
身为大明军制的改革者,苏泽当然明白朱时泰的意思。
大明初期的卫所世兵制度,好处就是省心。
朱元璋就曾经说过:
「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这个制度,在明初是适应时代的。
元末的大动乱,让民间经济基础非常孱弱,但是明初的时候各地都不安宁,又需要一支庞大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