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委任专门的团总、团副统管训练与联防,入团的壮丁平时务农,战时持官府发放的武器御敌。
每年要抽15天专门进行军事训练。
朱珪认为团练成员都是同乡同村的村民,有父子兄弟,有亲朋好友,所以彼此之间凝聚力很强,若有亲人战死,则余眾自疯狂报仇,故而稍加武装就能发挥强大战斗力。
这个认知显然是朱珪也意识到绿营腐朽不堪用,否则不会借著灾情“试点”团练。
此事也表明朱珪可能判断將来清朝很有可能会生大乱,毕竟眼下的吏治已到了史无前例的崩坏程度。
仅从这点来看,朱珪无疑是个合格的封建官僚,拋去其效忠对象为异族不谈,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能臣。
只让赵安没想到的是,严昆这个知州对办团练並不积极,或者说地方士绅对团练一事不怎么上心。
原因是朱珪只要求各地办团练,但不拨给任何办团经费,团练所需的一切费用都由地方士绅自筹,省里仅对立功者酌情奖赏。
大白话就是地方自个办团,省里一毛钱都不给,除非遇上乱事出动镇压有功者,省里才会酌情上报为之请赏。
入团的农民训练都要自带乾粮,没有任何补贴。一些地方士绅甚至借团练之名大肆盘剥百姓,要百姓承担团练费。
且各团的团总、团副也是由地方自行任命,没有专门工资。
纯兼职的意思。
好比滁州城外的三家灶团的团总就是知州衙门的一名捕快担任。
如果白莲教现在於安徽大规模造反,地方士绅为了自身利益肯定积极支持团练,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可现在白莲教並没有造反,灾民人数再多於士绅也没有实际威胁,这就让士绅的积极性直线下降。
农民入团的积极性更是冰点。
结果就是滁州目前明面上办了9个团,纸面上隨时能调到九千左右团练力量,实际就是个空架子。
除了各团名册,啥都没有。
压根没有组织起团练的上下指挥体系,也没有任何经费支持,团练成员该在家的在家,该逃荒的逃荒。
甚至不乏死了多少年的村民被士绅拿来凑数,堂而皇之上报州衙。
滁州目前用於治安及稳定力量的还是境內的三百多绿营兵,以及州里直属的武装差役,加起来一千多人。
整个滁州人口却是一百二十余万,白莲教真要鋌而走险在滁州起事,单以滁州的武装力量是根本对付不了的。
没有团练的补充力量协助,滁州又哪里能有效落实赵安关於“防乱”的系列措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