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今天山神庙的工作正式收尾,要结算工钱,帮工的村民和工匠也一并在王家吃了。
填坑挖泥这样的事陶季都插不上手,所以他就去厨房里帮忙了。
王爷爷笑呵呵的看他,「你做饭的手艺也上来了呀,想当年你和你二师兄烧了厨房,你们俩怕被二伢子打,一路跑下山来,你二师兄没啥,你却是一路哭着下来的。」
陶季一下红了脸,立即往外看了一眼,见大家都在山神庙那头干活,没人过来棚子这里,红色才褪去一点,小声道:「王大爷,都是陈年旧事,您就不要再提了。」
「不提,不提,对了小陶道长,你知道要收我孙子做徒弟的余家当家为人如何吗?」
陶季道:「那人我四师妹和小师妹都见过,她们相面的功夫都好,既然她们什幺都没说,就说明余家是值得托付的,您就放心让小井去吧。」
王爷爷闻言就笑眯了眼,更加卖力的揉面,连连点头道:「那就好,那就好。」
余青的确值得托付。
潘筠和王小井道:「我看余青周身气质方正,是个正直的人,你跟着他学习,只要勤奋和行事端正,就一定能学到真本事。」
王小井用力点头,「我会认真学习的,小师叔,谢谢你。」
要不是有三清观的人带他去,他根本没有门路接触到窑场的当家。
他总不能平白跑到人家面前说要给人做学徒吧?
要知道,做学徒也是需要门路的,如果没有门路,那就只能砸钱了。
他们家原来给他找的木工学徒,就是托他姑父帮忙牵的线,又花了三百文确定下来的。
所以他不去,他二叔立即就顶上了,实在是机会难得。
而现在,他不靠家里,也没花钱,自己就成了烧瓷器的学徒工,前途可一点不比木工小呢。
潘筠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也是你厉害,我们就牵了一条线,能做成学徒靠的是你努力。不过,你要想在这一条路上走远,有大成就,就不能光学烧瓷。」
「那还要学什幺?」
潘筠刷的一下拿出一本书道:「学律法!」
她道:「我们要在俗世中生存,还要在俗世里更进一步,那就要了解俗世的规则。他们的规则都写在了律法里。」
「《大明律》太细,太难记住,你先学《大诰》,这里面有很多的案子,你仔细看,虽说现在律法没有洪武时期严明,但根子在那里,影儿就错不了。」
王小井手缩了缩,「我,我不太识字,也比较笨,怕是读了也不懂。」
「所以我给你拿的《大诰》呀,这里面大多是故事,读不懂理论的东西,看故事还不会吗?」潘筠直接塞他怀里,道:「你就当故事书看,等把故事读下来了,你再思考其中的道理,涉及的律法,这就融会贯通了。」
「等你能读懂《大诰》,我再给你拿一本《大明律》,等你把《大明律》都读完,加上你在余家学到的本事,不敢说你能在大明横着走,至少底气要比现在足十倍。」
王小井:「真的?」
潘筠点头:「真的!」
王小井就收下了《大诰》,「行,我回去就读。」
「有不认识的字,你就问人呗,村里识字的人应该挺多的吧?」
王小井摇头,「并没有几个,只有你们道观里的人才个个都识字。」
这个出乎潘筠的意料,眨眨眼道:「那怎幺办,余家那边有人识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