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井摇头,「也就我师父认得几个字,水平和我差不多。」
所以也没有请教的人。
潘筠就苦恼的抓了抓脸,「那就只能看缘分了,你把不认识的字,读不明白的段落画起来,等我们碰到了再教你。」
一旁的王费隐蹙眉,思考片刻后扭头去问一旁来做帮工的村长,「村里孩子现在去哪儿上学?」
「去大源坞呗。」
王费隐点头,「倒是不远,去上学的孩子多吗?」
「没有几个,大多还是去上个两三年就回来的,比如王小井,这小子就上了两年半,说是读不下去,自己跑回来了,现在能坚持读书,家里也坚持送去的,也就两户而已。」
王费隐一听,叹息道:「这样不行啊,我们汾水村虽然不大,却也不小,孩子这幺多,怎幺能只有两个孩子坚持念书呢?」
村长:「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一是孩子们的确不喜欢学,二来,家家户户都难,供养学子耗费的钱财多,还少了一个劳动力。」
「别小看孩子的劳动力,」村长指着潘筠三个道:「村里像她们这样大的孩子,不论男孩女孩都能当半个大人使用,像小井这样大的,直接就跟个大人一样了,除了不能干重劳力,插秧,下种,施肥,除草,样样都和大人一样了。」
「一去上学,家里就少了一个劳动力,白吃白喝,还要花钱买书,买笔墨纸砚,交束修,你说咱村子有几个人家能供得起?」
王费隐皱眉道:「要是学堂开在村里,又不要孩子们交束修呢?」
村长:「那能有七八户送孩子去学。」
「加上包一餐午食呢?」
村长:「再多个七八户。」
「学习前三名者包下一年的书本和一套笔墨纸砚呢?」
村长:「那全村大约有半数人家愿意送孩子去上学了。」
王费隐道:「那我们就办。」
潘筠都扭头看过来。
王费隐道:「这笔钱我来出,从前的旧学堂还在吧?修一修,要是坏得太严重,就用我家的祖宅来办学,先生我请,束修我给,还包一餐午食,孩子们只要带书和笔墨纸砚来就可以读书。」
村长震惊了,「王道长,你认真的?」
潘筠也震惊了,「大师兄,我们道观这幺有钱?」
王费隐叹息道:「穷啥不能穷教育,总要给孩子们找一条出路,读书是最好的出路,就算最后不去科举做官,也能选别的路走,要比不识字的孩子多很多条路。」
村长感动了,一把握住王费隐的手,「二伢子,你还是你啊,这幺多年就没变过。」
他抹了一下眼泪道:「这几年你一直窝在山上,都不咋下来,我还以为你厌了我们呢。」
王费隐:「……我只是闭关修炼去了。」
「我知道,我知道,你一说办学的事,我就知道你之前肯定是有事耽误了。」
村长决定了,他不要工钱了。
潘筠一听,紧张起来,大声道:「不行,办学是办学,建山神庙是建山神庙,这个工钱你必须拿!」
村长愣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