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银面具
「大人。」守卫在门外的骑士恭敬地向他鞠躬,而博希蒙德只是随意地摆了摆手,把他打发到一边,自己则走向了通向塔楼外的小门。
作为安条克的大公,他在圣十字堡当然有属于自己的一个房间,但现在在这座城堡中,最尊贵的客人乃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一世并不是一个可以被轻易摆布的蠢货——他喜怒无常,在欢喜的时候,他对你将会非常纵容,就像是一只饱足的狮子,可以容许鸟儿在自己脊背上蹦跳;但若是拂逆了他的意思,无论你是有心还是无心的,他就能当即翻脸不认人。
他曾经肆无忌惮地给塞萨尔难堪,现在也一样可以对待博希蒙德,安条克并不被他放在眼中——在那场一对十三的比武结束之后,他甚至命令博希蒙德从原先距离他较近的那个房间搬到另一个房间去,那个房间的位置并不好,只差和侍从们挤在一起了。
博希蒙德当然知道有人在嘲笑自己,但那又如何呢?更大的屈辱他也不是没有受过,只是没有哪一天,会比今天让他更希望得到一个可以诉苦的对象——不单是腓特烈一世,还有他的儿子亚比该。
「如果您还在,外祖父,您会如何做呢?」
博希蒙德二世在博希蒙德三世只有七岁的时候便已经离开人世,但他留给博希蒙德的印象却要比他的父亲和母亲更来得深刻,那是一个身形瘦削肩膀高耸的老人,总是披着一件散毛皮领的大氅,蜷在火炉前的时候,他在墙壁上的影子就像是一头巨大的秃鹫东西,博希蒙德还记得他时常用那个末端尖锐的铁钩子去拨弄炉火,让它烧得噼里啪啦的响。
他曾经与博希蒙德说起过他们的家族,还有他们这一支的先祖——是的,他们的先祖罗伯特出生在欧洛维尔家族,那是一个欧洲北方的诺曼人部落,而他们的先祖罗伯特是这个部落的酋长第二段婚姻中所生下来的孩子,如同所有的次子和幺儿那样,他不得长兄的喜欢。
结果就是在父亲死后,他所获的领地是最小的,身边的士兵,甚至只有几十个,即便如此,那时候他都供不起他们的吃喝。
那幺罗伯特是如何在这样恶劣的先天条件下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庞大王国呢——他的王国横跨了西西里、南义大利与希腊;他的士兵犹如森林中的树木般,密集而又强壮,更有上百艘战舰;民众、贵族、国王乃至教皇都曾将他们视作不值一提的流寇,如今却不得不颔首屈膝,强作笑容,教皇甚至还要仰仗他的保护——而他甚至差点与拜占庭的皇帝成为了亲家。
他的墓碑上刻着一句话,「这里安息的是整个世界的恐慌。」
这句话确实很好的概括了他的一生,只是除去他的武力,他的品行并不受人赞誉。想想看——那些义大利人是如何称呼他的……
北方的狡诈之狼。
而他的盟友也说,和他合作必须要小心他的出卖和背刺。而他做起这些事情来,从不曾有丝毫的心理负担,甚至感觉颇为痛快。
仿佛是另一种报应,在他死后,他的子孙并未能如他所愿获得人们的承认,篡夺了他的王位以及所拥有的一切的是他的弟弟,他的儿子也就是博希蒙德一世被逐出了他的宫殿,只得到了很小的一块领地。
他的处境竟然与几十年前的父亲一模一样——而同样的,博希蒙德也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物,虽然他无力对抗自己羽翼丰满的叔叔,却在乌尔班二世推动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变卖了家产组织起一支军队投身其中。
而那些源自于先祖的狡猾与果断也很快在这场战役中凸显了出来。
相比起其他十字军将领的莽撞和短视,博希蒙德一世并没有天真的以为他们只是到此一游的,他并不至于满足于劫掠那些异教徒的财物,或者是痛饮他们的鲜血。
他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要在这里获得一片新领地,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他得到了安条克。
安条克并不是十字军的,它原先属于拜占庭,而后被阿拉伯人所占据,但在十字军攻下安条克后,无论是拜占庭皇帝向他索要失地,还是和他讲条件,愿意给他官职(安条克总督),他都没有接受。
可以说,如果不是他的侄子趁着他被突厥人俘虏,把握了安条克的实权。拜占庭帝国只怕永远也无法逼迫他承认安条克的附庸地位。
但这并不是有关于博希蒙德一世的最为著名的传说,真正引起非议的是在他攻占了安条克后发生的一件事情。
对于军纪的忽略(或说那时候人们对此毫无概念),导致了骑士们肆意杀戮,四处抢劫,在这种松散无序的状态下,安条克重新被围也就不是那幺叫人奇怪的事情。
当时反过来围困安条克的是摩苏尔的埃米尔卡布卡,当时的情况堪称危急,拜占庭皇帝答应的援军迟迟不到,城中的粮食和水本来就不多,毕竟他们之前已经遭遇了一次围城——饥饿至极的十字军骑士被断绝补给后,先是杀牲畜,马,而后甚至将那些异教徒的尸体烤来吃。
这桩丑闻,导致现在的吟游诗人和教士们都很少提及安条克的胜利,毕竟他们一直自诩于有德的信徒,而非吃人的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