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求月票!)
朱由检站起身,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缓缓走过御案,立于御阶之上。
殿内很静,秋日的阳光透过格窗,能清晰地看到空气中浮动的微尘。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了过来。
朱由检的视线缓缓扫过下方每一位臣子的脸庞。
从首辅黄立极波澜不惊的眼眸,到倪元璐微微前倾的身躯,他确保自己的目光与每一个人都有短暂的接触。
这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宣告着接下来他要说的每一个字,都至关重要。
「朕的问题,是孔子为何取仁,古文为何替代今文,理学为何取理,心学为何取心。」
「要答此问,不应先辩对错,而要先看先贤所处何地,所面何情。」
朱由检顿了顿,给众人留下了思索的余地。
「孔圣一生,倡导恢复井田,恢复周礼。」
「然则,若孔圣今日生于我大明,他当真还会说,要再复井田吗?」
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
殿中无人作答,却有几位老臣的胡须,在不易察觉地微微颤动。
明儒,早已不是汉儒。
千百年来对儒家经典的反复辩经与释义,让他们心中早已不信什幺井田旧制。
那不过是托古言事的一面旗帜,一面用以阐述自己经世济民之道的旗帜而已。
皇帝这句话,听着似乎对孔圣有些不敬,却又让人无法反驳。
只是……陛下此言,听起来怎幺有点像王安石的新学?总不至于要学那狂悖的李贽吧?
众人心中各自揣测。
朱由检的目光落在一人身上,手指轻轻擡起,指向他。
「倪爱卿,你来说说,孔圣当时,面对的是何等情状?」
被点到名字的倪元璐浑身一震,立刻出列,严肃而道:
「回陛下,春秋之时,礼乐崩坏,周天子权威不显,诸侯争霸,天下大乱。」
——如果你脸上没有这个黑眼圈就好了,差点让朕破功。
朱由检努力把气势再酝酿了一下,点了点头,却又摇了摇头。
「不止于此。」
他缓缓踱步,声音带着一丝引人深思的悠远。
「春秋乱世,有墨家兼爱,有法家严苛,有道家无为,诸子百家争鸣,皆欲求得治世之路。」
「仅仅一个礼乐崩坏,解释不了为何孔圣独独取仁,取礼。」
殿内愈发安静,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凝神倾听。
「孔圣生于鲁国。」朱由检的声音再次响起,「彼时鲁国何为?」
「鲁庄公身故,庆父作乱,连弑二君。其后三桓崛起,从此政不在国君,而在三家大夫之手。」
「鲁宣公十五年,行初税亩。自此,井田崩坏,私田大兴,延续至今。」
朱由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亲眼见证了那段历史。
「这,便是孔圣所面对的情状。」
「当他及冠之年,开始聚徒讲学之时,鲁国国君的权威,早已旁落了一百余年。而井田之制,也已崩坏了五十余载。」
「所谓礼乐崩坏,天子不名,以鲁国一隅之地就可见一斑。」
「待到孔夫子周游列国,就更能明白,这并非鲁国一国之病,而是天下之病。」
「国君不仁,则臣下不义;臣下不义,则天下崩坏;天下崩坏,则民不聊生。」
「这,才是朕以为,孔圣取『仁』、取『礼』的真正原因。」
朱由检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先贤非神,亦食人间烟火。其学问思辨,皆是其立于世间,对天地万物之回应。」
「不谈对错,孔圣只是看见了那个时代的病灶,并据其所学,开出了他认为的解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