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张相,这画中景象,可是真实不虚?”一位老翰林抚着长须问道。

“虚?”老张瞪大了眼睛,指着画中蜿蜒的水渠和如云田:“李公,这通济渠,是数万军民一锹一镐挖出来的,那田是引了雪山之水才得以灌溉。实打实的功业,如何能虚?光是修那三条主干渠,初步估算,耗费便不下这个数。”

他伸出几个手指,比划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

他看似在炫耀夏林的功绩,实则不经意间点出了西域建设的巨大投入和成效,更暗示了背后强大的国力支撑。

此时又有人问起西域各族相处之道。

老张抿了口酒,漫不经心地说:“无他,规矩立得明白,利益分得清楚罢了。在大魏西域建设兵团治下,无论胡汉,垦荒有功者赏,经商守法者护,作奸犯科者惩。有了共同的利,谁还整日惦记着那点陈芝麻烂谷子的旧怨?人心不都是趋利避害嘛。”

他这番话,看似在说西域,却隐隐触及了当下李唐朝堂因权力争夺而导致的僵局与内耗,在座不少人听了,心中不免泛起一丝复杂的滋味。

当有人隐晦地问及他对长安近日气氛的看法时,张朔哈哈一笑,晃着酒葫芦:“老夫一介画痴,兼领些案牍劳形的俗务,只看得懂笔墨浓淡,哪里看得懂这帝都风云?只是觉得这雨绵绵的,未免有些气闷。不若我西域,天高地阔,纵然风沙扑面,也觉心胸为之一畅!”

他说话这通夹枪带棒的,在座的哪个不是人精,闻言虽是有些不喜但无奈人说的又是事实,叫人无法反驳,倒是被人给说了个哑口无言。

这次赏菊会后,张朔依旧保持着“半公半私”的状态。

他以大魏尚书令的身份,礼节性地拜会了李唐政事堂的几位宰相,就两国商贸、边境管理等常规事务交换了意见,态度谦和,公事公办。

但在私下场合,他依然是那个风流倜傥的文坛魁首,流连诗会,主持文宴。

然而,他那些关于西域建设、关于“立规矩、明赏罚、共谋利”的言论,却随着他的影响力在长安的士大夫圈子中悄然流传。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