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早膳后,他照常前往书房处理政务,批阅奏章时神色专注,仿佛昨夜那个被打耳光后茫然无措的少年只是幻影。

只是在翻阅到一份关于河西道春耕情况的奏报时,他的笔尖停顿了片刻,眼前闪过师姐小武沉静的面容。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杂念,继续专注于眼前的文字。

他知道母亲回来,意味着真正的考验即将开始。他必须在母亲面前证明自己有能力担起储君的重任,也必须处理好与师姐与那几位贵女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父亲昨日那番话言犹在耳,他不能再有丝毫行差踏错。

夏林对于三娘归京的反应,则显得平淡得多。他依旧每日不是窝在房间里研究他那张西域舆图,就是换上便服溜达出宫,混迹于市井之间,听听百姓的乱七八糟议论,看看东西两市的物价是否平稳,偶尔还会去即将竣工的新咸阳工程附近转悠一圈。

对于迎驾的繁琐礼仪,他只丢给礼部一句话:“该怎么弄怎么弄,别来烦我。”

然而此刻的长安暗流愈发汹涌。

首先就是前几日在长安城内悄悄囤货的数十商人被在凌晨从床上拽了起来,甚至连审讯环节都没有,拉出去就给砍了脑袋,这些脑袋被放在了他们背后所属势力的大门口,上头还有一句简短的话“一二不过三”。

其次关陇集团暗中串联,试图在女皇面前营造太子“年少冲动”、“易被左右”的印象。

接着山东、江南士族则加紧活动,希望能借此次选妃扩大自身在朝堂的影响力。

最后北汉、吐蕃的密探,在长安的活动也频繁了许多,密切关注着李唐权力核心的这次重要更迭。

在这山雨欲来的氛围中,小武依旧深居简出。那日之后,她再未主动去见李治,每日只在分配给她的偏殿内读书、制药,或是通过陈将军等人,悄然了解着宫外的动向。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女皇陛下归京意味着什么。这不仅是对李治的考验,也是对她自己的考验。

十日之后,一个春光晴好的上午,长安城朱雀门外,旌旗招展,仪仗森严。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级肃立道旁。太子李治身着储君冕服,立于御道最前方,身后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政事堂诸位宰相。

夏林依旧是一身不起眼的常服,抱着胳膊,远远站在百官队列之后的一个小土坡上,眯着眼望着官道尽头。

辰时三刻,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李字龙纛,金瓜斧钺、熠熠生辉,在精锐骑兵的护卫下,缓缓向着长安城驶来。

蹄声踏踏,车轮辚辚,由远及近,带着一股无形的威压,让原本有些窃窃私语的迎驾队伍瞬间鸦雀无声,那气场自然是拉的足足的。

李治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稳步上前。

凤辇在距离迎驾队伍佰步之遥处停下,帘幕被宫女掀起,一道身着明黄龙袍的身影,踏着脚凳稳步走下。

三娘依旧美丽,只是脸上难以避免的多了几分沧桑,她目光扫过跪伏在地的百官,掠过躬身行礼的儿子,最后越过重重人群,精准地落在了那个站在小土坡上、抱着胳膊的狗东西身上。

三娘哭笑不得的在心中暗骂一声,随即恢复帝王的雍容,抬手虚扶:“众卿平身。”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