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仿佛夏林不是来帮太子稳住局面的,而是专门来祸乱李唐江山的。

殿内气氛瞬间凝重到了极点。不少中立官员低着头,不敢言语。一些原本就对夏林不满或畏惧的官员则偷偷交换着眼神。

李治站在御阶之下,袖中的手微微握紧。

他早知道父亲行事风格会引来弹劾,却没想到攻势如此猛烈,而且是在母亲返京的第一天,就以这种近乎逼宫的形式爆发。

三娘端坐龙椅,面无表情地听着,指尖在扶手上轻轻点动,看不出喜怒。直到众人的声音渐渐平息,她才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任何情绪:“诸卿所言,朕已知晓。夏林之事,朕自有计较。”

她的话很简短,没有立刻表态,既未呵斥臣子,也未维护夏林,这让长孙无忌等人心中有些没底。

然而,这仅仅是第一波。

紧接着,以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几位族老为代表的宗室和关陇核心世家,将矛头转向了那些在“尝春宴”上受到太子嘉奖、或平日与东宫走得较近的官员。

一位陇西李氏的郡公颤巍巍出列,指着一位刚因提出改良水车建议而受赏的工部郎中道:“陛下!此等微末小技,竟得太子如此重赏,岂非本末倒置?更有如门下省王琰、吏部张涵等人,近来频频出入东宫,言论多悖逆祖宗成法,鼓吹所谓新政,动摇国本!太子年少,恐是被此等佞臣蛊惑,还望陛下明鉴,肃清君侧!”

他们不敢直接攻击太子,便将火力集中到太子身边的拥护者身上,指责他们蛊惑储君,离间皇室关系,意图颠覆现有的权力格局。

这一招更为阴狠,是在剪除太子的羽翼,也是在试探女皇对太子近期偏离关陇路线的态度。

李治的脸色微微发白。王琰、张涵等人,确实是他在伯父和父亲点拨下暗中留意并试图拉拢的官员,他们或有才干或理念相对开明,是他未来想要倚重的人才。

如今却被陇西世家揪出来,扣上佞臣的帽子。

殿内再次陷入一片私语之境,被点名的官员个个脸色难看,却又不敢轻易出言辩驳。

三娘的目光扫过那几位被指责的官员,又在儿子脸上停留片刻,依旧看不出什么情绪。

最后,话题不可避免地回到了最敏感的选妃问题上。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