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还看了一眼方言。
接着众人来到了片场休息区,海灯和尚已经把装了东西的包放在了桌子上,接着打开后露出了里面用牛皮纸包好的书籍。
这些都是他和其他人动手抄的,虽然不是原本,但是内容肯定是没有打折扣的。
“方小友要不先看看,我想先和李小友聊聊电影弘扬中华武术的事儿。”海灯和尚对着方言说道。
方言听到这话直接答应下来,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行啊!我先瞧瞧,长长见识,待会儿您和小李聊好了咱们再说别的。”
海灯和尚笑着点了点头。
很是满意方言这个态度。
“叔,我能看不?”老范在一旁问道。
海灯和尚点头:
“当然。”
接下来他就找上了小李,两人聊了起来。
丁剑和唐茂乾两人对医术不感兴趣也跑过去旁听去了。
方言则是和老范两人,开始在这里翻箱倒柜,把所有书包裹都拆开,先看看都有些什么书。
牛皮纸包被层层揭开,露出一摞线装册子,纸页泛着陈年的暗黄,边角处还沾着些泥土痕迹,显然是在各地辗转时留下的。
最上面一本没有封面,只用毛笔在扉页写着“苗医接骨秘录”,字迹带着点歪斜,这字不知道是谁写的。
方言刚翻开第一页,就被里面的手绘插图吸引了……画上是个赤脚医者,正用竹片固定伤者的腿骨,旁边标注着:
“竹片需取深山三年生毛竹,浸米酒七日,晒三日,方得韧性”。
老范凑过来看,咂舌道:
“这法子跟咱四川乡下用杉树皮接骨差不多,就是讲究更多。”
“你看这页,”方言指着其中一段,“说接骨后要敷‘血藤膏’,用野生大血藤、过山龙、土鳖虫捣烂,加童尿调敷,说是借生气促骨合。童尿入药倒是在不少书里见过,只是这说法有点意思……”他忽然停住,“这里写着‘血藤与过山龙需等重,土鳖虫七只,童尿以浸过药面为度’,有点意思……”
方言感觉这书内容有点偏向偏方。
就像是雷莲爷爷收集的那些方子类似,但是又没完全对上号。
过了一会儿,老范翻到另一本,他递给方言看,只见封皮写着“道门火灸经”,里面夹着几片干枯的像是艾叶的植物,叶片比寻常艾草更宽大。
“这是啥?”老范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看了看,又闻了下,说道:
“应该是艾草的某个优质种吧?这味道好浓!”
“什么地方发现的?”方言好奇的在书里找有没有记录。
老范摊手:
“没写。”
然后两人默契朝着海灯和尚看去,想要询问一下,现在方言他们开公司,这些优质的植物没准可以培育出好品种。
结果这会儿海灯和尚不知何时已走到休息区旁的空地上,小李几人正围在旁边,脸上满是惊叹。
只见他双脚并拢,身子缓缓前倾,右手二指轻轻点在一块青砖上,指尖陷进砖缝半分,左臂自然垂在身侧,像根绷紧的弓弦。
他轻吐一口气,双腿猛地一抬,整个身子竟稳稳悬了起来,仅靠右手二指支撑着全身重量。
原来这会儿他居然正在表演二指禅倒立。
这招前世方言还只是在录像上见过,那会儿海灯和尚已经老了,为了配合表演据说还做了假。
这会儿却是实打实的。
老范看得咋舌,凑到方言耳边说,“小时候见他练,还得靠着树干借力,现在光凭两块砖就撑得住。”
方言盯着海灯和尚的指尖,只见那两根手指骨节分明,像两块包着皮肉的老竹片。
他这个应该是外练的功夫。
倒立了约莫十几息的功夫,他才缓缓收势,先是左腿轻落,再是右腿,落地时悄无声息,仿佛一片叶子飘在地上。
“献丑了。”海灯和尚掸了掸僧袍上的灰,脸上不见丝毫的费力。
小李和丁剑,以及周围被吸引过来的人,纷纷鼓起掌来。
很快海灯和尚就成这里围观的热点人物了,方言和老范对视一眼知道这会儿还是别去打扰人家了。
两人接着看起了手里的书。
老范他指着书中画的穴位图,皱起眉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