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道今日回山之后,便会向各观同门传信,告知伯爷将兵北征之事。
伯爷如需道门兄弟相佐,以清逸真人所赠九宫道牌为凭,教中同辈必会鼎力襄助。」
……
贾琮听了云栖道人这番话,心中不禁有些震惊,青鸾这番送行礼数,可是着实不轻。
龙虎山天师一系,因和大周太祖的渊源,历代都受大周皇室推崇,正一派在大周形同国教。
在大周各州广开道观,传播教义,收集香火,正一派道士行走市井,黎民百姓中多有人望。
青鸾送的这本册子,包含北三观及九边各镇道观,罗列正一派在北疆庞大关系网。
这些各地正一派道士,几乎都是当地名流,或者手段灵通之人。
这种等级的庞大关系网,蕴含的巨大人际潜力,传道附带的信仰向心,发挥的力量会十分惊人。
贾琮比今时之人,对此都更加明晰,心中的震惊和讶异,自然比他人更深三分。
说道:「清逸真人深情厚谊,贾琮十分感激,眼下无缘相见,等我回程之后,必入山郑重道谢……」
云栖道士办过所托之事,便向贾琮稽首告辞离府。
贾琮拿着靛蓝封皮小册,心中思绪有些翻涌不停,册中所录信息太过特殊。
这等涉及教门基业人脉,青鸾难道可以自作主张,毫无保留告知自己底细。
还是青鸾在操持此事时,本来就得了张天师首肯,贾琮可以断定,必定会是后者。
贾琮想到自当年楠溪文会初遇,张宇真便对自己青眼有加,扶持襄助,不遗余力。
这份器重和厚义,虽让他生出迷惑,却是实打实存在,这份人情将来不知该如何还……
……
贾琮收拾心绪,将书册放入怀中,重新返回内院,换过戎装甲胄,便和艾丽出了内院。
迎春黛玉等众姊妹送到外院,管家事先得了麝月传话,提前将外院小厮禀退,沿途留丫鬟婆子跟随。
贾琮等人未到东角门,便看到贾政带着宝玉、贾环来送行,身边跟着丫鬟媳妇,手中还牵着贾兰。
贾琮少年意气,统率千军出征,承袭国公余脉雄风,这等光彩耀眼之时,贾政不会忘记示范子弟。
贾环见贾琮一身戎装,甲胄鲜亮,威风凛凛,看得两眼发亮,很想上前摸摸铠甲,但终究不敢放肆。
贾兰虽年幼,见贾琮戎装威武,两眼晶亮,颇有崇拜之色,想来李纨耳提面授,日常必少不了的。
宝玉却并没他们的兴致,整个人都是蔫蔫的,脸上的指痕淤青,还未消散干净,实在有些没脸见人。
贾政带他为贾琮出征送行,宝玉不改厌弃禄蠹之心,自然满腹膈应和恶心。
只是因父亲贾政在旁,他不敢有半分放肆,否则惹得父亲生气,必又要当众作践,宝玉也是要脸的。
所以他的心情极抑郁,即便看到黛玉宝钗,也提不起什幺精神。
突然看到贾琮身边的艾丽,长身玉立,俊美英气.
虽没看出艾丽易钗而弁,依旧故态复萌,两眼一阵发亮。
直到贾政有所察觉,冷眼以对,厉哼一声,宝玉才慌忙收回目光。
……
众姊妹和贾政等人,一直送到东角门止步,目送贾琮和艾丽上马,数十亲兵策马紧跟。
于秀柱见贾琮身边的艾丽,忍不住多看了几眼,目光之中颇有迷惑。
对身边的蒋小六说道:「六哥,伯爷身边那个亲兵,不是我们这一堆,看着有些稀罕。
你看这身段风都能吹倒,怎幺瞧着不像个爷们,样子也有点眼熟,好像那里见过。」
蒋小六眼睛一瞪,说道:「你就给我闭嘴吧,伯爷带什幺人出征,哪轮到你多嘴。
别他娘的瞎看,小心长针眼,以后不许再提这事,省的下面这些小子瞎咧咧。」
于秀柱口中嘟囔:「不说就不说,可的确有点眼熟,时间太长了,有点记不清,莫非在鸦符关……」
一行人离开西角门,进入宁荣街道,西风飒飒,马蹄震响,刀枪雪亮,衣甲鲜明。
虽只是数十人队列,依旧军容整肃,气势沉凝俨然,引得不少路人驻足。
突然一人骑马缓步而来,身后还跟着一辆马车,口中叫着贾琮名字,声音有几分公鸭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