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护院家丁未必就有多少忠诚,其中能有三分之一愿意为杨家豁出去性命便是不易,至于佃户更是靠不住,那只是一群泥腿子,能吃饱饭的前提下,没有几个愿意跟着我们造反,想要靠佃户直接拉起十万人,显然是做梦。」
这一番话说出来众人心头都有些压抑。
「那当如何?」杨和信沉声问道。
「他们不愿意追随杨家造反,那就逼着他们簇拥在杨家身旁,让他们主动请求杨家造反。」杨和兴笑了笑:「交代一下琅琊郡的知州,让他以朝廷抵御倭寇,匈奴,女真,同时还要给楚国赔款的名义,摊派赋税,将今年的人头税提高到三倍。」
「杨家可以趁机减免一部分佃租,要适当,最好维持在让这些泥腿子饿不死又吃不饱的程度,如此这些泥腿子自然对杨家感恩戴德,到了冬日,买通匈奴和女真南下劫掠,然后以此为名再次征粮,这些百姓本就快要饿死,又是天寒地冻,大雪漫天,最后的口粮也被抢走,那便是当真活不下去了。」
「手段粗暴一点,能弄死一些人最好,更能激出这些泥腿子的怒火……没办法,就是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你不把他们逼到绝路上,他们是绝对不会反抗的。」
「想要反抗,那就需要一个领头羊,这时候便可以适当在放出一些粮食,收买人心的同时,让所有百姓注意到杨家的存在,再隐隐透出一些杨家对朝廷的不满,再寻一些擅口技者,于深夜在百姓聚居之处,模仿狐狸叫声,来上几句……」
「伐无道,诛暴宁!」
「琅琊兴,杨家王。」
「再收买一些老和尚,道士,抽签的时候来上几根杨氏当为王之类的。」
「老百姓本就活不下去,在这种引导之下,自然而然就会聚集在杨家身边,主动请求杨家造反。」
「如此,虽然是造反,但杨家至少有了为民请命这个大义,到时候再借琅琊知州的项上人头祭旗,自然便能尽收乱民之心。」
一时间,大堂内鸦雀无声,几个老头你看我我看你,皆是面色古怪。
原本还以为四哥是不想造反,现在看起来这哪儿是不想啊,造反的详细步骤都准备的妥妥当当了。
只不过造反不是儿戏,不是随便拉起一群人,说咱造反了那就真的造反了,前期准备,舆论造势那都是极复杂的事情。
「当然,收百姓之心的时候也莫要忘了世家门阀。」杨和兴吐了口气,手指在扶手上轻轻瞧着:「百姓只能提供厮杀的兵卒,粮食生铁军饷这些终究还是要靠门阀来提供。」
「宁和帝显然是最后疯一把,现在针对的是杨家,那是因为宁和帝暂时没有多余的力量去针对其他世家,能传承数百年的世家,当家做主之人都不是蠢货,他们自是能瞧见悬在头顶上的剑。」
「世家门阀拉拢一批,作为杨家臂助,交好一批,就算不能成为臂助,最起码也不能成为敌人,如此剩下的那些便是站在杨家对立面,也不会有太大影响。比如崔家……相对来说,崔家是一个更为容易拉拢的对象。」杨和兴侃侃而谈:「崔家的一切底气,全都来自于在皇宫中做淑妃的娘娘,然,这一代崔家虽有不少男儿,却只有一个女儿。加之这个女儿年龄稍大,不适合同皇子联姻。」
「宁和帝已有一个淑妃是崔家女,再纳一妃,也有些不太合适。是以,崔家便准备将崔家三娘子嫁于他人,诸多嫡子若诞下女子,再同皇子联姻不迟。」
「算盘打的响亮,只是谁也没想到崔家虽有四个嫡子,更是妻妾成群,可诞下的后代无一例外皆是男儿……而崔家三娘子连续许配三人,第一个阳国公家公子,订婚之后战死沙场,第二个新科榜眼,醉死教坊司;第三个商户公子,订婚当晚,猝死青楼。」
「这一个克夫的名声,这辈子大概是洗不掉了。现如今,崔家三娘子已经二十有七,妥妥一个老姑娘,却是无人敢娶,崔家三娘子的婚事,俨然已经成了崔家所有人的心病……」
崔家三娘子的事情,便是这些老头儿也多少听过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