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有海运加持,消耗在运输途中的物资,依旧是一笔不菲的数字。
对朝廷来说,平定叛乱只是一个开始,后续还要收拾烂摊子。
现在不省着点儿,等他们几个入了阁之后,就得过苦逼日子。
“安大人,莫要再劝了。
大局固然重要,但细节同样不容疏忽。
自古以来,天下的所有强军,全部做到了令行禁止。
想要打胜仗,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白天码头上,大家都看到了,那帮将领根本不把军令当成一回事。
既然他们不行,那就换上能干的人上,我大虞朝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李牧一脸严肃的说道。
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光他主帅一个人干不行,还必须拉上南京六部背书。
反正白天的时候,这帮文官就给扣了帽子,他只是拿过来用用。
“侯爷言之有理,军纪必须整顿!”
巡抚庄元嘉率先附和道。
在这种场合,原本没有他发言的余地,但现在情况特殊。
朝廷落入叛军手中,朝中一应大员死的死,降的降。
原本只是巡抚的庄元嘉,也被动成了大虞朝的高层。
在天下一众巡抚中排名第一,权力仅次于刚刚转正的南京六部尚书,有了上桌发言的资格。
前面那帮客军,狠狠打了他这位巡抚的脸。
如果不报复回去,庄元嘉就别在官场上混了。
至于由此引发的后果,反正有汉水侯兜着。
既然人家敢提出来,自然有稳定军心的能力。
后续的政治影响,庄元嘉根本没当一回事。
在他看来,汉水侯只要不造反,其他事情都可以商量。
在军中安插几个亲信,根本不算什么。
反正勋贵系当年执政的时候,也这么干过一次,效果还挺不错的。
如果不是后续党争,陆续把这些人调去了北方,南方各省的军备也不至于荒废。
“军事上的事情,侯爷自己决定即可。
不过辽东叛军正在进攻徐州,盘踞在徐州的漕匪撑不了多长时间。
如果不迅速北伐,恐慌要不了多久,战火就会烧到淮安府!”
兵部尚书史清尘皱着眉头说道。
军队主导权的问题,他已经想清楚了。
注定抢不过,不如索性大度一点,还能卖个人情。
反正大虞兵部的定位就不是指挥部队打仗,从部门诞生开始,权力就受到了各方钳制。
具体怎么打,他可以不去管,但战线必须要稳住。
两淮盐业可是大虞朝最重要的财源之一,一旦淮扬两府遭遇兵祸,朝廷的损失可就大了。
发生了这种变故,第一个需要出来负责的就是兵部。
“史大人放心,淮安府丢不了,两淮盐业也不会受到冲击。
为了保障南直隶的安全,本侯会尽快出兵收复徐州,把叛军挡在淮河以北。”
见对方给面子,李牧当即许诺道。
守江必守淮,这是军事常识,其中徐州府更是战略核心。
对南方一众官员来说,北伐是否成功是次要的,把淮河防线锁死才是第一位的。
小皇帝都被叛军杀了,永宁帝那傀儡,根本不受大家待见。
如果不是李牧迟迟没有表态,他们早就拥立宗室子弟上位,博取从龙之功了。
没有办法,李牧是要脸的。
甭管永宁帝干了多少破事,汉水侯的爵位是人家封的,两广总督、安南都护的职位也是人家授予的。
从个人角度来看,永宁帝对得起他。
哪怕心存忌惮,也只是远封,没有干过河拆桥的事。
不说“提携玉龙为君死,报君黄金台上意”,但反永宁帝的事,他肯定干不出来。
无论其他人怎么抨击永宁帝,怎么给永宁帝头上扣帽子,他都必须站在皇帝一边。
这么干不光是为了心安,也是做给手下人看的。
“侯爷英明!”
获得了想要的,众人异口同声的表示赞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