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当地的人口减少了,需要朝廷投入的赈灾粮、战后重建经费,自然就少了。

以当下北方疲惫的经济,估摸着北虏都没心思去劫掠!」

万怀瑾一脸严肃的说道。

大虞朝的家不好当,尤其是执掌钱袋子的户部,总是感觉钱粮不够用。

从永宁帝继位开始,朝廷的财政就没有出现过盈余,赤字已经成为了常态。

为了削减钱粮开销,连宗室、勋贵、各地官员的俸禄,户部都经常拿宝钞糊弄。

幸好大家没指着俸禄吃饭,否则非得被饿死不可。

在这一过程中,最惨的就是底层宗室。

受宗室管理制度的约束,他们能干的事情不多。

当初分家的时候,本来就没有分到什幺产业,就指望朝廷的俸禄活命。

当宝钞代替现银后,俸禄就约等于废纸。

为了活命,许多宗室子弟不得不找关系,把自身的宗室户籍变成民籍。

面对沉重的财政压力,无论皇帝还是大臣,对这些小动作视而不见。

以至于短短十几年时间,大虞宗室人数就从巅峰时期的八十余万,锐减到了不足十万人。

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下降中。

当然,减少的只是衙门在册人数,真实人口减少没有这幺夸张。

宗室子弟再怎幺落魄,也有几门显赫的亲戚。

或是卖身到王府为奴,或是靠亲戚介绍获得一份谋生的差事,实在是不行还能加入到移民队伍中。

相较于普通百姓,他们的整体生活,还是要好上一丢丢。

削减预算,都做到了这份儿上,节流之路基本上算是走到了头。

开源,听听就好了。

除了前面勋贵系强势的时候,强行搞了一波税制改革成功外,后续采取的措施均以失败告终。

见海上贸易暴利,朝廷也组织过船队下南洋。

生意是做了不少,结果到了年终盘帐的时候,却亏的一塌糊涂。

不是丝绸发霉,就是茶叶受潮,又或是瓷器被风浪打碎。

甭管朝廷信不信,反正官方组织的出海贸易,最终以失败告终。

赔钱的不光是贸易,就连大名鼎鼎的织造局、官窑,也都成了赔钱货。

大大小小的矿山,更是赔的一塌糊涂。

几度追查无果,朝廷只能被迫歇了开源的心思。

收入无法增长,但支出却在持续增加。

无论是否愿意接受,大虞在各地统治成本,都在持续上升。

在这种背景下,放任李牧招收移民,成了内阁解决内部矛盾的唯一选择。

人口少了,分资源的人减少,社会矛盾也会相应缓和。

后遗症就是大虞的土地兼并,变得越发严重。

哪怕朝廷出手清洗了江南士绅集团,也只是暂时遏制住了土地兼并浪潮,并没有改变其内核本质。

等新的利益集团形成,他们还是会延续之前的老路,继续玩儿兼并。

没有办法,统治集团膨胀的速度,远超百姓创造财富的速度。

在讲究多子多福的时代,谁家都不生几个孩子,都不好意思出门见人。

一些权贵之家,甚至搞出了几十个儿子。

总不能父亲是权贵,到了下一代,就让他们直接去吃土吧!

要保障他们的舒适生活,那就必须攫取更多的资源和财富。

相较于发展其他产业,土地是农耕时代,最稳健的资产。

没有底气去解决本质问题,那就只能努力维系现状。

现在的内阁纯粹一群糊墙匠,大虞朝这座破屋子,哪里漏风他们就去补哪里。

……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