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

「四川巡抚、福建巡抚、湖广巡抚、云南巡抚、贵州巡抚,联名上奏抵制朝廷的人事调动。

江西巡抚、浙江巡抚、南直隶巡抚,虽然没有明确站出来反对,但也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武将轮换,同样遭遇了挫折。

各地将领找出了一堆的理由,否定了朝廷的人事调整。」

贺正则脸色阴沉的说道。

自李牧卸任首辅之后,这还是内阁主导的第一次大规模人事调整,结果就遭到了当头一棒。

不光内阁的声望受损,负责主管人事任命的吏部,更是被架在了火上烤。

吏部的调令,无法决定官员的去向,这还是大虞朝开国以来的第一遭。

以往的时候,就算有官员不满朝廷的人事任命,也就私底下搞点儿小动作。

把事情摆在台面上,公然和内阁进行对抗,在之前是完全无法想像的。

偏偏这些人一个个手握实权,没有足够的理由,内阁也不能轻易动他们。

「预料之中的事情,土皇帝当的好好的,谁愿意轻易离开老巢啊!

我们进行的人事调整,看似符合规定,可本质上还是调虎离山。

以那帮老狐狸的见识,很容易看破我们的谋划。

只是没想到这帮家伙,居然敢直接跳出来,公然和朝廷唱对台戏!」

史清尘语气平静的说道。

相较于其他阁臣,他这位监管兵部的主官,遇到的类似场面要更多一些。

早在围剿白莲教叛乱时期,前线的官军就经常对朝廷阳奉阴违,选择性的执行命令。

只不过这些问题,都被一封封捷报所掩盖。

战场上瞬息万变,前线将领随机应变,理论上完全说的通。

有显赫的战绩在手,朝廷也不好说什幺。

后续随着勋贵系的做大,逐步在朝堂上占据了优势,又对这些不起眼的旧帐,重新进行了定义。

黑历史彻底被洗白,当年的抗命,反而成了一段佳话。

不过这种事情,既然开了一个坏头,那幺就会有二、三、四、五、六……

发生的次数多了,就要就成了常态。

「人事调动失败,那幺我们之前的谋划,也丧失了意义。

短时间内,各方被人事调整吸引了目光,可要不了多久他们又会把火力对准『还都京师』。

朝野上下的舆论,对我们非常不利。

如果强行按下此事,恐怕没法给各方交代!」

柏锦文忧心忡忡的说道。

能够到北京祭天,肯定比在南京好。

哪怕大虞采用的是双首都策略,南京城扮演的终归是陪都角色,政治上的号召力始终差了北京一筹。

礼部在这个问题上,处境非常尴尬。

作为主管礼仪祭祀的衙门,他们支持定都南京,本身就是在和礼制对着干。

不过身份决定立场,这是官场的常态。

如果他只是礼部尚书,那肯定是带头上书,要求还都京师的带头人。

可现在柏锦文的身份先是阁臣,其次才是礼部尚书,政治上自然要优先全局战略。

「压力再大,也必须坚持。

如果还都京师,光每年的国防投入,最少要增加一千五百万两白银。

倘若北虏南侵,朝廷的军费开销,还会增加的更多。

何况北方各省的重建,也需要大量的钱粮投入。

短时间内,朝廷根本拿不出那幺多钱粮。

相较于盲目还都,不如留在南京积攒实力。

至于北方各省,我们只要配合安南都护府的移民工作即可。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