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从夏朝而始的封君所有制,也就是天子拥有天下所有的土地,将土地分封给了诸侯,诸侯控制土地,再把土地分配给大夫,大夫再让农民耕种,农民在自己那块土地之外还要给朝廷多种一块土地,而这块土地,即公田,产出完全归封君所有。
但井田制太过于理想化了,标准的「井田制」,是将土地分成一块块九百亩大小的正方形区块,再在每个区块中横画两道,竖画两道,如同一个「井」字,将土地分成大小均等的九块,周边的八块分给八户人家,中间的一块则是公田,公田的收成归属于封君。
这天底下哪里找这幺一块块九百亩的正方形土地去?
即便有,在分配与再分配上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有一户人家劳动力少,种不过来,有一家一大堆儿子,地不够种,怎幺办?
儿子们长大了,分户口单过后,新地如何安排,旧地又怎幺解决,都是此制下的弊端。
井田制曾把散落在华夏大地零散无序的农人们编织在一个框架里,使他们同心协力耕种,抵御灾害,和谐相处,收获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堪称伟大。
作为华夏贤君表率尧舜禹汤中的大禹,也曾坚决捍卫井田制,就在会稽山大会诸侯时,公然杀了不守井田规制且会盟迟到的防风氏,宣布建立永远不解散的军马,专门对破坏井田秩序的部族进行讨伐。
《诗经》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的正是井田制世代的人地关系。
所有平民农夫分得的井田,只能耕种,不能买卖或做任意处置。
三代过后,周天子失九鼎,大争之世的到来,导致了长期的动荡、连绵不断的杀伐征战,新兴的王侯将相贵族,逐渐认识到武力的重要性,旧有的思想被打破,「民得买卖」的土地私有制正式登场。
不过,在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井田制之前,真正动手实现新田制的,仅有魏国李悝变法所推行的半新半旧的「五成田制」。
本书首发101??????.?????,提供给你无错章节,无乱序章节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