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40章 伐罪

月上东山,南阳之野。

数千人的南巡队伍埋釜造饭。

片刻之间,青绿的野菜面饼和金黄的米菜羹就摆在了木几上。

博士董仲舒正为大汉天子刘彻讲着《尚书》之《洪范》篇的总结陈词。

「统而言之,《洪范》篇乃万世楷模。」

董仲舒侃侃而言,「五行、五事、八政、五纪、三德、六福、六极,乃天地万物运行之恒辙,

治国理民之大纲,交友为人之准绳也。

三代之治,所以垂拱,皆赖箕子《洪范之力》也。

春秋以降,王道式微,霸道崛起,此所以天下大失康宁,水深火热之故也。

惜我汉朝,本秦廷泗水亭长,自高祖皇帝力行王道,大出天下以来,世风日下,淳厚皆失,王道湮灭,国势旁落,汉匈之战不停,南越之族屡叛,庶民惶惶,朝野快快,国将不国,殊为痛心!」

讲到最后,白首颤抖,哽咽失声。

谁将帝国搅成了如此模样?

谁让骨之臣无法为国效力?

大汉的未来又会是什幺模样?

后世史书下,今日之大汉是怎样的景象?

刘彻一脸寒霜。

如果不是太子的逼迫,他又怎幺会流落到这个地步,面饼、菜羹,这如村汉一般。

光禄大夫侍中吾丘寿王就在旁边侍读,望着刘彻、董仲舒的神情,总觉得君臣俩想的东西不一样。

《尚书》之《洪范》篇,乃殷商箕子对商王讲述的治国主张,王道阴阳学说之经典,师古敬天,贬斥人为。

王道之说,无出其右。

其他不说,其主张就一个,政情可使天象变化,龟可以决疑。

老师的「天人感应」,便是来自于此。

陛下入南阳郡以来,逐渐察觉到执政过失,让老师于途讲学,是为了找到新的治国之道,亦或者找到能将责任推卸出去的理由。

所以,从一开始,以臣讲学的董仲舒就夹带私货,竭力向皇帝推销儒家之学,听学的皇帝,寻找着自己执政过失以外的人,事,导致了大汉的满目苍。

而结果是,世风日下。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