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缩在龙翼之下,不敢有寸步离开,稍有不慎,便会落入万丈深渊,董仲舒努力平复着心情,望着门生,以平静地语气,慢慢说道:「子赣,你为什幺还没有看清公孙弘的庐山真面目,自公孙弘登堂入室以来,私仇己怨,都逃不过公孙弘的适时一击,汲黯、主父偃、我,以及其他世间大才、大贤,无不被曲学阿世、阴险恶毒所害,无论什幺手段施以公孙弘,对其而言,都不为冤枉。」
公孙弘之所以能上位,不就是陛下在公羊家选择中,他原意为皇权加上束缚,而公孙弘以己学「外儒内法」逢迎谄媚,以此获得了陛下青睐。
连辕固生都对其予以了「曲学阿世」的评价。
而在面对威胁或政敌时,公孙弘又无比狠辣,遭汲黯的两次参劾,公孙弘表面上盛赞汲黯的忠诚坦率,但在关键时候,公孙弘却「黯毁谤圣制,当族」,搬出祖宗社稷来给汲黯扣帽子,要不是陛下宽容大度、圣明天纵,不但汲黯要死,整个汲家也会死无葬身之地。
主父偃被公孙弘的谗言为「五鼎烹」,董仲舒本人被设计去到了凶险至极的胶西国,要不是他机敏,早就死在胶西王刘端的种种袭杀之下了。
公孙弘对付自己的威胁和政敌,就是不发则已,一发便直奔对方命门,置别人全族于死地。
始作俑者,不是他董仲舒,而是公孙弘!
刘彻听着董仲舒、吾丘寿王的对答,龙颜不虞,似乎在过去发生的事情中,作为大汉天子的他,始终扮演着不太光彩的角色。
偏听、滥杀、荒唐……偶尔的宽容、圣明,都显得那幺刺耳。
吾丘寿王接下来的话,则让他彻底变了颜色,「在上君治下,公孙丞相已经变了!」
公孙弘在陛下执政时期,的确诡计多端,借刀杀人,落井下石等等手段,他在中朝为官时,是亲眼目睹的。
但这一切随着上君执政的到来,公孙弘,甚至是张汤,都很少再以仇怨杀人,讲证据,摆事实,这对酷吏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却都在今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