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不提这些了,白家沟马上就到了;穿过这马家沟,马上就能看了。」

江瀚家就在安塞县的白家沟,紧挨着马家沟。

白家沟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地方,但隔壁的马家沟可是出了个进士,叫做马懋才。

马懋才,江瀚对这个人并不陌生,《备陈大饥疏》好像就是他写的。

崇祯元年,马懋才路过陕西,见家乡遭了灾,于是就写下了《备陈大饥疏》并呈给了皇帝。

上书后,朝廷确实下拨了一些赈济。

按理说,不少乡亲都受过他的恩惠,不过这些和江瀚家已没什幺关系了。

那时候,江瀚早就去了延绥镇当兵。

江瀚家就在马家沟对面,仅仅隔了一条延河;跨过干枯的河床,江瀚骑在马上,扫视着这个曾经生养自己的小村庄。

这是一个典型的陕西农村,以土窑洞为主,剩下的都是些摇摇欲坠的黄泥房子。

走进村子,江瀚发现这里早已破败不堪,村民死的死,逃的逃,十不存一。

许多空着的房屋都已破败不堪,院内积雪足有半尺多深,长满了杂草,显得格外荒凉。

江瀚招手叫来董二柱,对他吩咐道:

「柱子,你把下面的兵丁打散,五人为一组,你带他们去找些空房子,分批住进去。」

「反正村子里也没什幺人了,咱以后就在这儿住下了。」

自从崇祯初年起,整个陕北就是一副地狱绘图,根据《汉南续郡志》记载:

「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

成千上万活不下去的流民,如同蝗虫过境一般,扒树皮挖草根,能吃的不能吃的,全都啃得干干净净。

落单的人,随时可能成为流民的猎物;不少人会在某个夜晚悄无声息地消失,然后填了流民的肚子。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