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正常边军编制下,除了炮营能单独成军之外,一个司至少应该配有十几门小炮,以及不下百人的手,甚至军费充足时,要做到每人手里都有一杆。

当然了,这指的是军费充足的时候,大明朝后期哪有军费充足的时候。

而江瀚也没这幺多人手和时间来打制火。

好在火炮还算够用。

江瀚清点过炮营,现在他手上总共有大小火炮共计八十门,形制五花八门。

小的有虎蹲炮,涌珠炮,神枢炮,轻便灵活;

大的有单管灭虏炮,威远炮等等,威力惊人。

但其中最好的当属四门西洋重炮,这是他从延安府的城墙上拆下来的,又称红夷炮。

这玩意儿是朝廷仿荷兰红夷大炮打造的缩小版,虽不及原版威猛,但仍然不可小。

自从后金入关后,江南也有不少士绅凑钱打造红夷炮,用来捐给朝廷,以显示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

这红夷炮长约三尺四寸,重四百多斤,炮身铁箍加固,火门带活盖,准星照门一应俱全,能防阴雨侵蚀,绝对是稀罕货。

董二柱一见这四门红夷炮,眼晴都直了,对待这四门炮比亲娘还好。

他特意找工匠订制了四辆炮车,专门来放他的宝贝,而且每辆炮车还配了两头骡子,

两个辅兵。

一个辅兵负责日常保养,战时清理炮管,另一个辅兵负责填装弹药,冷却炮身。

董二柱专门给这炮起了名,还编了号,分别叫天字第一、二、三、四号。

随后他又挑选了炮营中经验最老道的几个炮兵,专门操持这四门宝贝,给他们配了三斤六两的大铅弹。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