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洪督师大掠汉中
崇祯七年冬,洪承畴率领四万秦兵精锐,风尘仆仆地开往了汉中。
这四万人马,是他从陕西三边精挑细选出来的劲旅,可即便如此,想要突破蜀道天险,人数仍显单薄。
而且为了防备蒙古人趁虚扣边和各地流寇作乱,他还不得不分出一万兵力留给陕西巡抚李乔,拱卫陕西。
只余下三万余人随他南下汉中,准备入川平叛。
汉中府衙内,洪承畴端坐正堂,面色冷峻,目光如刀。
他的案前摊开一幅川陕地形图,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三条入川栈道上的关隘位置标注得一清二楚。
堂下诸将肃立,气氛凝重。
艾万年、左光先、白广恩、贺人龙,张应昌一个个都是在陕西、山西战场上,与流寇、鞑子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悍将。
其中还有不少是江瀚的老熟人。(曹变蛟因病回乡修养)
他们个个神情肃穆,腰杆挺得笔直,但眼神之中,却都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茫然。
而阶下的另外三位将领,则显得更为局促。
几人都是负责镇守汉中栈道的朝廷将领,分别是:
汾西参将邓阳率两千人,驻守阳平关,守卫金牛道;
阶州参将方国安率两千人、驻守巴峪关,守卫米仓道;
兴安参将焦博率一千五百人、驻守饶峰关、守卫荔枝道。
「诸位,」
洪承畴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整个大堂,
「蜀王告急,川省糜烂,贼酋江瀚已成心腹大患。」
「陛下震怒,严旨我等克期荡平贼寇!」
他目光扫过众人,尤其在邓阳、方国安、焦博三人脸上停留片刻:
「朝廷严令,我等需与湖广卢象升部互相配合,南北齐发,进入蜀地!」
「我军的任务是吸引贼寇主力,为卢总理溯江而上、直捣夔门创造战机。」
「此战关乎社稷安危,尔等当戮力同心,不得有误!」
堂下诸将齐声应诺,唯独邓阳低垂着头,眼神微微闪烁。
他这个奸细在这群官军中格格不入,生怕被洪承畴犀利的目光看出端倪。
可洪承畴却不打算放过他,仔细询问道:
「贼众盘踞四川已久,本督初来乍到,对敌情不甚了解。」
「邓参将、方参将、焦参将,你等驻守汉中已久,直面贼氛。」
「江瀚逆贼,如今在川北是何动向?兵力几何?各处栈道的布防又如何?」
「细细道来,不得有丝毫隐瞒!」
阶州参将方国安为人耿直,率先抱拳出列:
「回禀军门,贼势确如蜀王奏报所言,极为猖獗!」
「贼兵部分守军盘踞于巴中、南江一带,扼守米仓道、荔枝道等入川之咽喉要地。」
「据探子回报,贼兵占据保宁府后,就在各处关隘积极构筑工事,挖深沟起高垒,戒备森严。」
「末将曾多次派出小队探查,均遭贼寇截杀,损失不小。」
「商旅几近断绝,唯有少数胆大亡命之徒,或可绕行险峻小路,但十不存一。」
他语气沉重,显然对正面强攻米仓道持悲观态度。
一旁的焦博紧接着上前补充,脸上带着愁容:
「洪督师明鉴,末将驻守饶峰关,荔枝道更为崎岖难行!」
「贼寇虽未大股集结于关前,然沿途险隘皆设卡哨,伏兵暗藏。」
「况且,荔枝道艰险难行,运粮极为困难,大军若行此路,补给线漫长,极易被贼寇切断。」
「末将以为,非奇兵不可取。」
轮到邓阳了。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紧张,上前一步,声音尽量保持平稳:
「禀督师,末将所守金牛道,贼寇亦在广元、朝天关一线布有重兵,扼守险要。」
「然而.」
他略一迟疑,还是说了出来,
「然而商道尚未完全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