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潜如获至宝,立刻下令大军將这三个散兵围杀,总算斩获了三颗真韃首级。
虽然少了点,好歹也算有个交代了。
当这三个首级报到京师后,整个北京城都炸开了锅。
好傢伙,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个月,建虏在京畿大地如入无人之境,朝廷调集了数万兵马,最后就砍了三个脑袋?
更让满朝文武和京城百姓震惊的是,高起潜这么烂,好歹还拎回来三颗真韃头颅。
兵部尚书和宣大总督呢?他们是干什么吃的?
竟然连个没卵子的太监都比不过?
当听闻清军囂张出关,还掛出了诸官免送的牌子时,张凤翼绝望了。
他心知肚明,以皇帝的脾气,绝对受不了这奇耻大辱。
与其被锁拿进京,三堂会审后被千刀万剐,倒不如自我了断来得痛快。
绝望之下,张凤翼把心一横,弄来海量大黄,就在军营里一顿猛嚼。
当夜便腹泻不止,生生把自己拉死在了军营当中。
消息传到京师,朱由检气得差点掀了御案。
好你个张凤翼,仗打得一塌糊涂,死倒死得轻巧!
皇帝余怒未消,下旨继续追究张凤翼的罪责。
而宣大总督梁廷栋听闻这个消息,最后一点幻想也破灭了。
想起当年己巳之变后,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惨状,梁廷栋顿时心惊肉跳。
情急之下,他竟在夏店“意外”坠马了。
坠马后,梁廷栋仅仅断了一根手指头,但他还是恬不知耻的以此为藉口,在蓟镇养病,希望能再拖一拖时间。
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养病期间,他越想越怕,终於也效仿张凤翼,吃大黄把自己吃死了。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年己巳之变,正是这个梁廷栋与温体仁合谋,指控袁崇焕“通敌叛国”、“拥兵不援”,力主將袁崇焕处以极刑。
如今轮到自己兵败失责,他却连面对审判的勇气都没有。
张凤翼和梁廷栋先后自尽,蓟辽总督丁魁楚也难逃干係,被锦衣卫锁拿进京,投入詔狱候审。
至於太监高起潜,虽然被言官们骂得狗血淋头,但崇禎还是放了他一马。
说到底,他毕竟是皇上信任的內臣。
虽然仗打得丟人现眼,但好歹还知道装模作样地追一追清军,比起那两个吃大黄自尽的怂包,好歹还有点苦劳在身上。
而在这场闹剧中,还有一个人也被问罪了。
他就是唐王朱聿键。
当初清军肆虐京畿之际,远在南阳的唐王朱聿键闻讯,心急如焚。
这位太祖苗裔,与那些沉湎酒色的藩王宗室不同,他素来关心时政,颇有些忧国之心。
他眼见虏骑纵横,京师遭围,竟然做出一个大胆决定:
他要自掏腰包,募兵北上勤王!
朱聿键行动迅速,很快便凑集了一千多名护卫和乡勇,准备好了粮草輜重。
过程中,他提前向朝廷上了奏疏,说明缘由,请求崇禎批准。
当朱由检一看唐王的奏请,不是感动,而是勃然大怒:
简直大逆不道!
在崇禎看来,藩王掌兵,乃是朝廷大忌。
当年成祖皇帝就是以藩王之身起兵“靖难”,夺了建文帝的江山。
这个朱聿键此时募兵入京,到底是真的想勤王,还是有別的想法?
“放肆!谁给他的胆子!”
武英殿內,崇禎將唐王的奏疏狠狠摔在地上,
“藩王不奉詔不得擅离封地,更別说私蓄兵马!他想干什么?要学祖宗靖难吗?!”
於是,一道严旨立刻发往了南阳的唐王府:
不准!
唐王安守封地,不得妄动!
然而,朱聿键可管不了这么多,他竟然直接抗旨不尊,带著一千多人马,浩浩荡荡地出了南阳,一路向北进发。
可万万没想到,朱聿键刚到河南附近,就撞上了一股农民军。
双方刚一交手,朱聿键这支仓促组建的王府卫队,顿时溃不成军,被杀得丟盔弃甲。
朱聿键侥倖脱险,狼狈逃回南阳。
但他仍不死心,还想著重整旗鼓,多筹些餉银,招募更多人马,再次北上。
可还没等他再次出发,朝廷的问罪圣旨和新任宣大总督卢象升就已经抵达了南阳。
“唐王朱聿键,抗旨不遵,擅离封地,私调兵马,其心叵测!”
“著即革去王爵,废为庶人,並发配凤阳高墙圈禁!”
“其麾下乌合之眾,即刻解散!”
卢象升在宣读圣旨时,心情复杂。
他也不知道这个年轻的藩王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此举確实犯了朝廷大忌。
而且,卢象升刚刚被任命为宣大总督,奉命收拾烂摊子,首要任务就是稳定秩序。
唐王撞在这个枪口上,正好成了立威的对象。
朱聿键面如死灰,只得束手就擒。
这位未来的南明隆武皇帝,就这样被镣銬加身,押往了凤阳高墙监狱。
他的“勤王”壮举,也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和笑话。
处理完唐王之事后,卢象升也要动身离开他奋战多年的中原剿匪战场,前往糜烂的宣大前线了。
临行前,卢象升望著郧西方向层峦叠嶂的群山,不甘地发出了一声长嘆。
“大厦將倾啊……”
“这大明朝,到底怎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