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你们的父辈,都是为了平定乱世,让万千百姓能安居乐业,所以才血洒沙场,马革裹尸!”
江瀚的声音浑厚有力,敲击在每个孩子的心上,
“我不要求你们像父辈一样,立刻提刀上马,奔赴前场杀敌。”
“战场上,还有我们这些老家伙在!”
“我对你们的要求只有一个:好好在这书院里读书,明理,学本事!”
“你们的父辈是为了杀敌而牺牲,我希望你们将来能为了救民而读书,而做事!”
“这是两种不同的战场,却同样无比重要!”
说到这里,江瀚从身旁的王承弼手中接过一迭文书。
“你们可知道,当你们站在这里,有屋遮顶,有饭充饥的时候;这四川之外,这大明的天下,是什么光景?”
他缓缓展开最上面的一页,语气也随之变得异常沉重,
“崇祯九年,陕西大旱,关中、汉中赤地千里,河渠干涸,地面龟裂。”
“更兼蝗虫过境,遮天蔽日,将残存的青苗啃噬殆尽,真正是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山西、河南、湖广等地,亦是烽烟四起,流寇与官兵厮杀不休。”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十室九空,易子而食。”
“即便是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一带,同样是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胥吏横行,民不聊生……”
“这些,都是不久前传回来的消息,桩桩件件,触目惊心,字字泣血!”
江瀚不急不缓,将信报中所记载的天灾人祸、兵燹惨状,用沉痛而清晰的语言娓娓道来。
台下寂静无声,只有微风拂过的沙沙声。
这些孩子们,大多都有过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经历。
江瀚的话语,也唤醒了他们痛苦的回忆。
许多孩子眼中已蓄满泪水,紧紧咬住嘴唇,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人群中的徐乐安,更是浑身难以自抑地颤抖起来。
他想起了家乡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垮了赖以栖身的茅屋;想起了病饿交加、相继死去的爹娘;
更想起了自己孤身一人流浪乞讨时,遭受的无数白眼、呵斥甚至毒打。
相比之下,书院里有饭吃、有衣穿、有书读的生活,简直如同世外桃园一般。
江瀚讲了近半个时辰,台下依旧保持着肃静。
“好了,”
他将手中的信报轻轻合上,递还给王承弼,语气也随之缓和下来,
“今天日子特殊,是清明追远怀人之时,所以我才特意多讲了些。”
江瀚扫过台下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语气郑重:
“希望大家牢记今天所言。”
“你们今天苦读,来日学成,不是为了升官发财,光耀门楣;而是为了有朝一日,能用你们所学,去终结乱世。”
“唯有如此,才能不负英雄之名,不负我对你们的殷切期望!”
江瀚话音刚落,台下千余孩童便齐声高喊,声震屋瓦:
“谢山长亲训!”
江瀚见状,满意地点点头,随后便在王承弼等官员的簇拥下,离开了阅武台。
接下来的一整天,他都要在书院给不同的班级上课,需要先休息片刻。
此时正值书院早膳,江瀚随意喝了碗热粥暖暖身子,便在书院总办处的值房内和衣躺下,囫囵睡了个回笼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