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连这幺点风吹雨打都踌躇不前,将来如何扛着整座天下向前,又如何面对普天之下的数万名大明官吏!
是以他毫不犹豫的向前朗声道:「臣遵旨!」
解缙等人只觉眼前一黑。
朱高炽先是眉头一皱,而后又缓缓舒展开,他突然想起了他早逝的姑父,姑父最杰出的孩子,本就该是这种一往无前的性子吧。
况且,那些规矩都是给平庸者而备的,他这位表弟,可是真正天纵奇才的人物。
见到中气十足的李显穆,朱棣不由露出了一丝颇满意的微笑,没再多说,回身往皇位上而去。
殿上的气氛随着李显穆应声后又是一变。
光线顺着那些预留的光孔透进来,照的殿中纤尘毕现,在光柱中,浮沉的灰尘好似不可见的光点,无法预料,带着凝滞。
朱棣扶着腰间玉带向上走。
李显穆手中捧着圣旨向下走。
交错而过。
最⊥新⊥小⊥说⊥在⊥⊥⊥首⊥发!
皇帝重新坐在了皇位之上,俯瞰九州天下。
李显穆走到了阶下,列在群臣之前,他虽年幼,可身量却是极高的,面对着大多数来自南方的官员,甚至几乎要高出一个头。
「蒙陛下信重,使我在此同诸位同僚言语。」
李显穆第一句话中便带着厉色。
他的五大特性中,有老成这一项,是以大多数人不会把他太过于当成年轻人,但这项特性不可能扭曲现实,他年纪小终究还是小。
中正平和之势,那是高位之人才能做出来的姿态。
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形容宰相的度量之大,可若是个普通人,那便只会被人说是软弱可欺!
「迁都之事,并不是陛下所决,是以诸位同僚不必攻讦陛下,此乃吾父早在永乐元年时,就向陛下所提议,这些年来,贯通南北运河,大修北京,便是为此事。」
永乐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