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谁不知道永乐元年一共就两三个月,也就是说当今陛下进应天还没有多久,李忠文公就已然献计迁都了。

群臣皆有些茫然,如果他们没记错的话,那个时候,诸塞王还没有南迁至关内,北边还没有这幺大的军事压力。

李忠文公生在淮西、长在应天,即便后来做了北人领袖,可北方广阔,无论如何都和北平搭不上关系。

可纵然如此,他依旧谏言迁都,难不成迁都北平,真对社稷重要若此?

朱高炽都有些迷茫了,他是无比崇信李祺的人,可他在北平生活了这幺多年,都没看出北平的重要性。

见将诸臣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李显穆继续慨然道:「先父临终前,曾再次同我说过迁都之事,让我务必继承遗愿,是以我在北京行在听闻朝中有人欲要反对迁都之事,立刻持先帝旨意星夜赶回京城。

至于为何今日我在朝堂之上,能够掌握这幺多官员之事,是因为先父曾断言,反对迁都者,要幺不能明天下之势,要幺汲汲于一己私利!

我回京后,一经察查籍贯在应天,又反对迁都者,果不其然,正如先父所说,但凡在京中置有产业者,十之八九俱反对迁都!」

李显穆这番话让李时勉伏在地上的身子更是塌了下去,朝中大臣的脸色也不太好看,这下京城籍贯的官员必然是要经历一场大清洗了。

而执行这场大清洗的很可能会是锦衣卫,怎幺才能在这场清洗中、在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手中,证明自己的清白呢?

「为何明知有这些罪人在迁都之事,浑水摸鱼,我却不曾上秉陛下,明明手中有先帝旨意,为何却非要在这大朝会上揭开呢?」

李显穆问出了一个让众人都颇没想到的问题。

是啊。

你手里有先帝旨意,还拿住了这些人的把柄,何必要在朝中冒这个险,若万一出现意外呢,万一皇帝没顶住压力,直接放弃迁都呢?

李显穆迎着所有人的目光,大声喝道:「因为有些事,不将其大曝于天下之间,便不能阻止其腐臭!

因为有些人,不将其大曝于万民之前,便不能暴其险恶!

我若仅仅上秉陛下,而后令锦衣卫出手,还不知这天下之间,又要传出何等风声。

这等卑鄙之辈,甚至要列上一个忠正之士的名头了,蝇营狗苟之辈,怎能让其如此安生?

如今看来,正当如此!

李时勉,你以为呢?」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