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第153章 父子二人

厅堂之内,死寂无声,唯余窗外雨打芭蕉、滴落于池的回响。

众人皆感芒刺在背,坐立难安,不安地微微扭动着身体,实在是李显穆此言,锋锐无匹,如尖刀刺下,划开了那一层薄如蝉翼的遮羞布。

而李显穆将他们召集起来的目的,便显而易见了,他们手中皆有奏销文册,又深谙江南赋税其中门道。

甚至哪里交的足、哪里交的少,他们都一清二楚。

朝廷税赋,律有明文,缘何竟有如此参差?

因为奏销制度!

按照大明规定,州县官府每年将流水帐簿与年终奏销文册提交布政使司核对。

而后布政使将全年钱粮文册向户部提交,详细列载田赋、丁银等正项钱粮的实际征收数额与存留、起运明细。

对因灾荒或特殊政策形成的积欠钱粮,地方官需编制豁免清册,经户部审核后予以销帐,这就是奏销。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网

这项制度本是好意,古代没有现代的农业技术,极其容易遭灾,奏销制度是一种合理的人性化制度。

但执行起来问题就大了。

地方豪强大族凭藉权势交通官府,贿买书吏,将本该完纳的税粮,巧立名目,混入积欠,借「奏销」之壳,行「隐混拖欠」之实!

本该充盈国库的粮银,便在这「合法」的幌子下,无声无息地流失了。

如今李显穆所问,便是这积年累月、以奏销之名拖欠的如山钱粮

在场众人皆是省府、户部掌管钱粮的官员,甚至过去极有可能收受过大族的贿赂,自然不会不知。

所以才会不安心虚。

良久的压抑沉默后,方有人低垂着头,声音发颤地挤出几句:「抚台……

此事…盘根错节、没有那幺简单容易…纵然先帝和李忠文公在时…亦知此事。」

屋外的雨声愈发大,说话的人断断续续,外间的雨幕却没有丝毫的流连,击打在屋檐上,而后潺潺串成水珠。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