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之上,一直在关注的李祺闻言吐出一声长叹,微微怅然,是啊,当年他就知道,可最终还是没做改变。
为何呢?
因为他不敢收!
不是缺乏对大族动刀的勇气,而是顾虑天下普通百姓的生死。
类似王安石那般轰轰烈烈,最终让百姓承担一切苦难,临了只说一句「我本意是好的」,那种事李祺不愿意去做。
若真以铁腕去十成十的收税,能不能收上来?
能!
可后果呢?
若他真敢按照十成十的收粮税,士绅自有千百种手段规避转嫁,最终多出来的负担,还是要落在早已不堪重负的贫苦小民肩上。
纵使白花花的粮食收上来,你又如何分辨哪粒出自豪强仓廪,哪粒榨自百姓活命的口粮?
这不是铁腕不铁腕、愿不愿意去做的问题。
而是朝廷的掌控能力问题。
朝廷看不到下面、管不到下面,只能闹大一例、处理一例,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办法,便是统治裕度——「虽然存在,但朝廷不允许,想管的时候就能管」。
李显穆对此自然清楚无比,早在很多年前,他父亲就教导过他——
「身居庙堂之上而执掌天下,若仅仅图一身之富贵、一世之清名,循规蹈矩即可。
就比如为父这条路,受天下赞誉,表面上做了不少事,可实际上那些国朝艰难的痛处,一个都没有改变,那些触及权贵的利益变法,一件事也没做!」
这不是李祺谦虚,他对大明的改变都在上层政治制度、文化制度方面,变法之事碰都没碰。
不是他不想,而是他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他手底下没人。
但凡变法,手底下一定有一支如臂指使的干吏队伍,足以深入帝国的角落,才能把主持变法之人的意志贯彻下去。
商鞅颁布垦草令三年后才开始变法,那些跟着他垦了三年草的人,已然遍布秦国,这些人就是他的倚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