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前提是他们二人能够先全部学会这些东西,以是三人在院子里坐了整整一个下午。
等荀彧和孔融准备先行离开时,已经是黄昏。
孔融都不知道自己是多久没有这么长时间地坐着听学了,他有一种回到了儿时听先生讲课的感觉。
年纪到了他这时,实在是很难再感觉到这种心无旁杂的感觉了。
荀彧也是借了几本书告辞离开。
听他话里的意思,似乎是准备早些回去,好给人写信。
至于写给谁,写什么,顾楠就不知道了。
只知道临走时一副笑容满面的模样。
······
颍川。
“咳咳咳。”
坐在房间里看书的一个年轻人忽然觉得身后一凉,猛烈地咳嗽了几声。
窗户又没关好?
年轻人回头看向窗户,皱着眉头。
关着的,那是哪来的风?
没再多想,年轻人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了自手里的书上,像是在找着什么。
等到,他把书翻完,似乎也没找到他想要的东西,黑着脸叹了口气。
“还是没有······”
随手把书放在一旁的地上,抓了抓自己的头发,头发被抓得散乱,他又不甘心地拿起了新的一本书。
“荀文若,你且等着···”
昨天有读者说就算是传书世人也不能很好的避免战争,这一点我也很无奈,太平天下真的是一个很难的题目,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去思考,但是很难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毕竟其实理论上只要人在,战争就不可能避免。我也只能提出一个能够有一些作用的办法,就像是先人说的“人易于读书,则易于明理,理明,利弊分析,上下同心,讲求富强。”而一个国家富强了,就会少内乱,同时外敌也就不敢轻易入侵了,战争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避免了。这就是我的一个想法,谢谢大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