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打算给刘景顺的也只是万户,奖赏要一点点的给。

现在直接封王,以后就不好赏赐了。

刘景顺太年轻了,和北极武差不多的年龄。

安南那种地方地形复杂,就算是发展到飞机大炮时代都很难打,若是将来儿子里有愿意过去的,一个地方多封几个王也不错。

北极武不担心外国反叛,因为科学技术会一直掌握在山农国手中。

帝国只要打压其余地区,禁止其余地区的学者从事一些研究,那么就肯定能控制住科学的走向。

只有国家支持的科学,才能发展下去。

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事情,也是大势所趋。

如果统治者不允许一个地区发展科学,那么就肯定发展不起来。

哪怕是研究出来了蒸汽机和内燃机,统治者不允许推广,那就推广不起来,也不会有后续的发展。

单凭一个人的实力,很难研发出一套体系,也无法在封锁的情况下开设工厂,更无法盈利。

只要建立一套优秀人才只能前往帝都的机制,那么超过百年的统治轻而易举。

山农人认证,就是这套机制的核心之一。

北极武允许各地出现一些天才,也会给这些边疆地区的天才提供上升渠道,并且留在实辖范围内从事科学研究和运用。

如今的欧洲南亚东南亚都是一样,根本不存在批量制造枪支铁器的技术。

他们也不需要那么多铁器,维持统治是每一个地方统治者默认会做的事情,不论谁当总督都会减少民间武器和枪械的数量,防止手下人造反杀人。

刀枪会带来混乱,如今能维持稳定和秩序不是因为制度多么完善,皇帝多么仁慈。

主要还是没有任何势力能挑衅山农国,更没有人敢挑衅山农人皇帝北极武。

再仁慈大度的国家,也不会缺少敌人。

像是北极武这种谁不服就杀掉的人,反而敌人很少。

各大国家的使者贵族国王,都是送礼上贡,俯首称臣。

扶桑高丽都是很自觉地当起了小弟,恭顺到北极武都懒得打他们。

北极武作为大家长,也不想给儿子们留下麻烦。

因为清楚以后肯定会出现粮食和空间问题,所以北极武早早的搞到了红薯土豆玉米来应对二三十年后的人口问题。

提前安排人去欧洲,也是为了能够在二三十年内治理好欧洲,为今后的移民提供一个好去处。

治理一个地方需要很多年的时间才能见效,也需要提前修建各种水利设施和城池建筑生活区。

北极武需要为山农国制定各种规划,防止山农国的人走弯路,浪费时间。

在查看了十几页报告后,北极武略微思索成功的经验。

印象中老一辈吃红薯吃到生理厌恶,足以说明红薯能够解决大部分人的吃饭问题。

西方则是种植土豆为主,印象中就有土豆灾害导致的大范围饥荒,足以说明土豆对欧洲的重要性。

红薯和土豆都是高产作物,也都比初期的玉米有着明显的优势。

那么为什么东西方侧重的农作物不同呢?

北极武思考着为什么,对印象中两个高产作物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

东方:迫在眉睫的人口危机需要一种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热量产量的作物来“糊口”,红薯完美胜任。

人口爆炸式增长,但耕地面积有限(尤其是良田),导致了严重的人地矛盾。

传统的稻麦经常不足以养活庞大的人口,一遇天灾就大范围饥荒。

红薯的终极优势:单位面积产生的热量(卡路里)冠绝所有主要粮食作物,它能以最低的成本养活最多的人。

对种植环境的极致宽容,红薯非常耐旱,对土壤要求极低,山坡、沙地、旱地等无法种植水稻小麦的“边际土地”都能种植。

西方:农业危机和战争需要一种能提供均衡营养、易于储存的作物来“吃饱吃稳”,并支持军队和城市化,土豆是更优解。

土豆的最大优势是营养均衡。

它富含维生素c(可有效防治坏血病)、钾元素,并且蛋白质含量和质量远高于红薯。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