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包括南周那篇文章,也是在顺势而动。

春节过后,相关舆论进入第二阶段,陆续曝光高考和招生舞弊旧案。

未来人人喊打的柴女士,如今还是为民请命的好记者。她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揭露了某顶级音乐院校,在这次艺考当中玩黑幕。

有重大失误的考生排名靠前,表现优异的学生却面临淘汰。

节目播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多违规考试和招生事件,被电视台和报纸曝光出来!

就连新概念作文大赛,也被推到风口浪尖。

韩韩补考都被翻出来炒冷饭,矛头直指第一、二届被保送的获奖者。

此时此刻,《南周》再发一篇文章,讨论名校争抢陈贵良的合理性。即一个学生文章写得好,真就有资格被抢着特招吗?

陈贵良瞬间变成舆论焦点!

笔仗开始了。

《南都》拿到接力棒,又玩起老一套:刊登读者来信。

从民国到当代,所谓的读者来信,讨论火热时可能是真的,但刚开始都属于自导自演。

先冒充读者,写一封反对信。再冒充读者,写一封支持信。而且还要故意留下逻辑漏洞,吸引更多真正的读者来信反驳。

南都和南周两份刊物唱双簧,目的非常简单。

就六个字:吸眼球,赚销量!

至于最后争论出什幺结果,它们不会考虑,也懒得去关心。

「作为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我认为特招新概念一等奖欠妥,不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先说公开。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居然还能单独补考,而且是监考老师临时出题。有没有提前串通的可能?会不会是请人代笔,再背诵下来去补考?暗箱操作的机会太多,如何能让人信服?」

「再说公平。普通学生寒窗苦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能改变人的一生,凭什幺写篇文章就能坐直升飞机过河?这对万千学子而言公平吗?」

「最后说公正。理科赛事,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而作文大赛评奖,纯属主观行为,有什幺公正性可言?你说这篇文章写得好,我还说它不如小学生作文呢!如果某位参赛者,跟评委私下认识,评委会不会卖人情给高分?」

「因为舆论声讨,新概念获奖者已经三年没被保送,今年陈贵良凭什幺能被清北特招?」

这封所谓的「读者来信」,借着当下最火的招生公平话题,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议。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