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山坞送来的,一共三百匹白麻布,太尉觉得如何?」邵勋捧起一匹白麻布,问道。
王衍接过后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道:「细密、耐用,不错了。」
说完,又道:「先前听闻你在许昌令人移栽桑林,担心你走错了路子,现在看来,还算不错。虽总说生民之本,稼穑为食,桑麻以衣,但实际说起来,麻才是根本啊。」
「蚕桑麻纻,并行不悖,方为上策。」邵勋说道。
他这里说的其实是三种布匹了,即绢帛、麻布、葛布。
其中,绢帛产量不算最大的,当下以河北常山、中山、赵郡所产绢帛质量最高,其次便是河北其他地方以及河南了,江东的技术水平还不如关中——是的,关中甚至幽州都有蚕桑业,规模还很大。
麻布产量远远超过绢帛,是普罗大众主要的日常衣物原材料。
葛布产量最小,且主要位于南方,最北也在豫州南部、淮河一线。
其他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布匹,产量极小,可忽略不计。
「陈公好气魄。」王衍笑道:「不过,凡事当讲求实际,不若先从麻布做起。」
「太尉话里有话啊。」邵勋疑惑道。
王衍呵呵一笑,道:「也是巧了,在建春门外看到了令舅刘公遣人挽输麻布北上,便回家取了一本书。」
说完,招了招手,一仆役上前,从包裹中取出一本黄纸编成的薄册子。
王衍将册子交到邵勋手上,道:「不如一观?」
邵勋接过一看,差点笑出来,封面上就三个字:种麻子。
「《战国策》中曾记鲁仲连对孟尝君所说之事,鲁国自古以来无林泽之饶,但地小人众,便是因为颇有桑麻之业。」王衍继续说道:「我家世居琅琊,在桑麻之事上颇有些心得,不知此书可堪入目?」
「不错。」邵勋看了一半,就小心翼翼地收起来了。
都是种麻的实用小技术、小窍门,对于提高产量、质量很有帮助。即便是现代人,只要不是干这行的,都未必懂这些知识,毕竟很多人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
这年月的先进生产力,果然还在世家大族手中啊。
马勒戈壁,得挖出来。
「太尉请坐。」邵勋让人搬来胡床,笑眯眯地说道:「不知太尉前来河阳,所为何事?」
「我并非空手而来。」王衍说道。
「当然不是空手而来。」
王衍点了点头,跟眼前这人兜圈子没用,这就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跟他谈实利更好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