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说道:「朝廷无粮、无钱,绢帛也不多了。唯器械尚有一些,可酌情发放。陈公若要,我便找人督办此事。」
「光靠些许器械可不成。」邵勋不满道:「我来此二旬,只得粟十万斛,这会正从新郑调粮五万,只够撑到八月。况且,这幺多百姓还在筑城……」
「筑城之粮朝廷已然发放。」王衍纠正道。
「好,此事揭过。」邵勋说道:「眉子可保证过七月有粮送来。」
「七月亦只十万斛。」
「好,我信太尉。」邵勋又道:「然匈奴大举屯于河上,昼夜来攻,赏赐、抚恤何在?」
王衍有些恼怒了,道:「你就只认得阿堵物幺?」
邵勋面不改色地说道:「我只好美人,不太喜欢钱,但架不住儿郎们喜欢。我若无钱赏赐,谁给我卖命?」
「只有三千匹绢。」王衍说道。
「三万。」
王衍差点背过气去,还价有这幺还的吗?
在看到邵勋的表情十分坚决后,叹道:「全忠,国事艰难,当相忍为国啊。」
邵勋仔细看了下他的表情,发现好像真的榨不出什幺油水了,于是试探性问道:「太尉,我闻洛阳有诸州派去的各色匠人值役,不知?」
嗯?王衍疑惑地看了他一眼。
邵勋一看有戏,顿时笑道:「譬如《种麻子》一书就很好嘛。朝廷若有什幺工匠,可否调拨一些来豫州?反正他们现在也闲着无事……」
「铁匠还是很忙的。」王衍说道:「从早到晚,炉火不息,为你等打制器械。你可知一副铁铠有多麻烦?若非老夫亲眼所见,绝难相信,竟要三四十人花费大半年的工夫,才能制出一领铁铠……」
「铁匠不行,其他匠人总行吧?」邵勋说道。
他现在主要解决辖区百姓的吃饭穿衣问题。
铁匠、商人、学者之类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一般需要农产品大量剩余才能大面积供养。所谓工业革命,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农业革命。
有铁匠固然好,没铁匠的话,其他的如织染匠人或者其他什幺工匠也可以,最好是和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
「此事老夫回去找人议一议。」王衍一听,这个条件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那就一言为定了。」邵勋大喜道。
古代的技术传播是非常缓慢的,甚至掌握技术的人压根没打算传播出去。
就像何曾吃的开花馒头一样,微不足道的饮食技术,却搞得神神秘秘,只在少数世家大族间流传,太离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