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何为与时俱进?」刘翰颇感兴趣地问道。

「君可知汉儒之弊?」邵勋反问道。

刘翰温和地笑了笑,道:「此毋庸讳言。天人感应、神异之说充斥经学,弊端甚大。」

「如果就天人感应而言,算不得什幺大事。」邵勋说道:「《诗》、

《书》、《礼》、《易》、《乐》、《春秋》成于何时?」

「先秦时,亩收几何?而今又几何?

D

「两汉在还种粟,今却有两年三熟之制,亦有堆肥养田之法。"

「周天子时君臣如何?今又如何?」

「前汉时匈奴浅昧,可一汉当五胡。后汉时能当几个?今又有高桥马鞍、双边马灯,此胡骑比之两汉时如何?

O

「汉时还在用竹简,近二十年纸益贱,俨然大行其道。」

说到这里,邵勋扫了一眼众人,道:「古人不服散,今人服散。"

「处处不同,处处皆异,从古至今,变化翻天覆地。」他又看向刘翰,

说道:「而今人却还读着数百年前的书,况尔书中所载之事更为久远,距今千年不止。司空,你不觉得荒谬吗?」

「再说回汉儒之弊。」邵勋又道:「自汉武之后,经学成为官学,及至后汉年间,释典须得皓首穷经,注经须得旁征博引,有那不通之处,便穿凿附会。为何?因为书中所记之事已逾千年,后人未必能尽解。」

「今人清谈,非得引经据典,否则便为人所轻。自后汉以来,更有那钻营之徒,为通经入仕,只死读书,奉经典为圭泉。如此,今人尽读古书而无书。说不定,千年后的世人还在读这些书,更为荒谬。」

「此便是与时俱进。」邵勋说道:「司空以为如何?」

刘翰一时竟无言以对。

现在和周天子时区别大吗?大了去了。

适合那个时代的书,还适合如今吗?他想了想,大体适合,但也有很多不适合的地方,需要改进。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