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朱翊钧打开了长崎总督府的奏疏,看了许久,才明白了丰臣秀吉的死法,死于德川家康的手下。

德川家康有个手下,彦右卫门鸟居元忠,此人对德川家康十分忠诚,在复杂且不断的激化的矛盾中,先下手为强,当街杀死了丰臣秀吉。

倭国大混战,再次开始。

而矛盾激化的原点,则是桃山幕府,没能打下小田原城,桃山幕府没能进入关东平原,没能实现统一倭国的野望,就没有足够的利益,去分配、安抚大名们不满的情绪。

而冲突发生的地方,在伏见城。

京都大火之后,丰臣秀吉对伏见城进行了大规模的营造,很多大名的官邸,也从京都搬到了伏见城。

「倭国怎幺这幺乱?」朱翊钧将手中的塘报交给了高启愚,他对倭国的事儿,感觉就一个字:

乱。

织田信长活着的时候,天天遭遇刺杀,现在丰臣秀吉也死在了大街上,鸟居元忠,居然当街把丰臣秀吉给捅了个对穿。

「陛下,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其实都是一类人,他们是僭主。」高启愚看完了塘报,陛下作为大明皇帝,在位时间越长,就越难以理解倭国发生的一切。

僭主政治,是非常不稳定的政治体系,而且天生不义。

倭国的最高统治者名义上是住在大明的倭国天皇,但实际上是征夷大将军,这就是僭主,而僭主政治最大的问题就是普遍存在的下克上。

罪责由名义最高位的天皇承担,如此一来,幕府就可以没有任何负担的进行各种残酷、不义的政策了。

普遍的下克上,造成了不稳定,不用背负罪责,就是天生不义,不稳定和天生不义,就造成了陛下看到的局面,乱。

刚刚大明经历了提心吊胆的一个月,几平所有人都在祈求陛下能在重病中康复过来,而不是趁机兴风作浪,连叫魂、极乐这些邪祟,都蛰伏起来,生怕惹祸上身,就这,还是被胡峻德给抓了,江南还掀起了一次打击邪祟的风暴。

但僭主政治,就绝不会这样。

极乐教在倭国的泛滥,这里面有很多的大名是极乐教的支持者,用这种分化力量,来抗衡和架空幕府。

高启愚非常不喜欢阶级论的第四卷,虽然陛下从来没有公布过,但他知道陛下写完了,而且从前三卷自然而然的推论,可以得到了第四卷推论,那就是帝制必亡,显而易见,第五卷就是继续斗争。

对于中国而言,泰西的君主立宪,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尤其是英格兰,喜欢大肆鼓吹的大究章。

君主立宪也好,征夷幕府也罢,本质上都是僭主政治,不稳定且天生不义,这种政治,天然会倾向于建立甩锅的制度建设,将军甩锅天皇,大名们甩锅将军,武士甩锅给大名。

这锅甩来甩去,最终的结果就是通过制度设计,达到无法追责的效果。

中国这片土地,是绝对无法接受这种政治制度的,最高统治者必须背负天下兴亡的责任,才是根本逻辑。

统治阶级,甚至不愿意承担兴衰的责任,只想要享受万民的供养和拥戴,却不肯履行自己安天下的职能,这是典型的蛮夷思维。

这就是高启愚不喜欢第四卷的原因,帝制必亡,是对的,无论道路多幺曲折,最终的结果,一定如此。

面对阶级论的五个推论,作为臣子的高启愚有些无力,臣子无法为陛下分忧解难,就是失职。

高启愚对阶级和分配,还有点办法,但对大明必亡、帝制必亡和继续斗争这三个议题,他真的是毫无办法,这种无力感,让高启愚很是无力。

不过也没关系,他的先生,天才张居正,面对这些,也非常无力。

丰臣秀吉的死因,有些复杂,丰臣秀吉死在了鸟居元忠的长枪,也是死于内讧。

丰臣秀吉的继承人,是他的养子丰臣秀次,而丰臣秀吉有自己的亲儿子,丰臣秀赖,尚且年幼,今年才刚刚两岁。

丰臣秀吉把养子定为关白,也就是继承人,以团结他手下的大名,但随着丰臣秀赖的出生,一切都变了,丰臣秀吉想把一切留给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不是养子。

可这个养子丰臣秀次,可不是什幺易于之辈,他是征伐四国,受封近江,禄四十三万石的大名。

丰臣秀次的父亲弥助,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户,甚至连武士都不是,而丰臣秀次能受封近江,禄四十三万石,是因为他真的很能打。

四十三万石的石高真的很高了,越后之龙上杉谦信也就四十万石,而甲斐国主武田信玄,也才二十四万石。

四十三万石高,属于倭国顶级大名,已经颇具影响力的超大势力。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