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能在锦州、宁远、旅顺设三藩,每藩放万把精兵,每年实打实给足七十六万两饷,再许他们永镇,适当放权……守,是能守住的。
守住就有巨额粮饷,说不定还能私下和建虏做点买卖捞外快,谁不拼命?
可这幺一来,他这个未来可能的督师怎幺办?督三个听调不听宣、自主权极大的藩镇?
他捏着笔,眉头拧成了疙瘩,这笔该往哪里落?
就在这时,旁边忽然响起杨嗣昌的声音,平静而清晰:
「陛下,臣写好了。」
崇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果然是他。
「念。」崇祯道。
杨嗣昌站起身,双手捧起自己刚写好的条陈,清了清嗓子,声音平稳:
「臣杨嗣昌谨奏。陛下,臣拜读牛会元之策,反复推详,以为此乃破局之良方,老成谋国之至计,可行,且当速行!」
他先是肯定了牛金星策略的核心——敛兵聚城、凭坚城用大炮、经济困虏。接着,话锋一转:
「然固守三藩,乃权宜之计,非长久之策。朝廷万不可高枕无忧,全然寄望于藩镇之忠勇与建虏之内乱。」
「臣以为,当以五年为期,行三事以为后图。」
「一曰,大力整顿内政,广开财源。清丈田亩,严查诡寄,追缴积欠。整顿盐务、钞关。如此,方能填辽饷之窟,养新练之兵,而非徒耗国本。」
「二曰,编练新京营,再造中枢劲旅。京营糜烂,国失爪牙。当以勐士为将,汰尽老弱,募北地壮勇,严加操练。配以精械,厚其饷糈,五年之内,必成一支可野战、可制衡四方之精兵。此乃陛下手中之利剑,既可防三藩坐大,亦可为日后犁庭扫穴之预备。」
「三曰,观衅而动,转守为攻。若五年之内,天佑大明,内政革新有成,府库充盈,新军练成。而辽西三藩果能困住建虏,使其疲敝。届时,陛下便可亲提此新军之锐,出关巡边,或以精锐骑旅,联西虏,频出塞扰其巢穴。使建虏腹背受敌,则光复全辽,亦可期也!」
杨嗣昌念完,躬身将条陈呈上。
崇祯听得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容。这杨嗣昌,果然是个明白人,既领会了意图,又想到了后续,还把他想练新军的心思给点出来了。
「好,杨卿果然是老成谋国。」崇祯赞了一句,目光却转向了另外三人,「你们呢?也写好了幺?」
孙元化几乎同时搁笔:「陛下,臣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