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即便不直接出任总兵,」杨嗣昌补充道,「也可安排为副将、参将,让他们轮流带兵入朝历练。在实战中磨砺,以备将来之大用。至于总兵,可在尤总兵、侯总兵、麻总兵之中挑选一位。」

崇祯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大同的「麻将们」就不错,他们家万历年间就去过朝鲜,熟门熟路。

「那督师呢?」崇祯问,「谁可总督援朝军务?此人至关紧要,既要能扛事,又要懂方略,还要能稳住朝鲜局面,协调各方。」

杨嗣昌深吸一口气,显然这个问题他已经思虑了好一会儿了。

「臣斗胆举荐一人,」他缓缓道,「便是前任登莱巡抚,致仕归乡的——袁节寰(袁可立)袁公。」

「袁节寰?」崇祯想了想,那是袁可立。

「是,」杨嗣昌肯定道,「袁公久历戎行,在天启年间便担任登莱巡抚,经营东江镇,支援毛文龙,对朝鲜事务、海防、辽事都极为熟悉。他是东江毛帅的旧日恩主,有香火情分在,他的话,毛文龙能听进去几分。」

「最主要的,」杨嗣昌压低了些声音,「袁公长期游离于朝中党争之外,致仕多年,德高望重。若他出山,足以给前线的将领遮风挡雨,抵挡住朝中的诸多非议和攻讦!」

杨嗣昌考虑得非常全面。援朝督师,军事能力固然重要,但政治能力更重要。必须是个能扛住党争压力的人,自己也要足够老成持重,不能贪功冒进。此外,还必须能指挥得动毛文龙那头倔驴。

崇祯再次点头。此公的确合适,资历、能力、人望都够。

「只是……」崇祯有些犹豫,「袁卿致仕多年,年纪也大了,还肯出山,为我奔波劳碌吗?」

杨嗣昌拱手道:「家父与袁公颇有旧谊。若陛下信得过,可由家父出面劝说。持陛下玺书,亲往河南睢州延请,以示诚意。袁公深明大义,必会应允。」

杨鹤现在是右佥都御史(这个职位一般作为「加衔」给外放的督抚),即将外放当巡抚或总督了.干脆就让他当河南巡抚,顺便跑一趟睢州请袁可立。

崇祯闻言,心中一定。

「好!」他拍板道,「那就有劳杨卿,请尊父出面周旋。朕这边,会让徐应元挑选妥当人手,备好敕书、赏赐,前往河南迎请袁公出山!」

事情议定,崇祯感觉轻松了不少。

他吩咐道:「徐应元。」

「奴婢在。」一直安静待着的司礼监秉笔太监连忙应声。

「去,传朕的口谕,召黄立极、孙承宗、王在晋,即刻到文华殿等候召对。」

「是,皇爷。」徐应元躬身退下,快步出去传旨。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