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他点出了关键:不能任由地方上扯皮,得控制在中央。到了皇上嘴边,那才能好好吃啊!

次辅施凤来立刻附和:「王本兵老成谋国。臣也以为,此事非小可,必得陛下圣心独断,亲加勘问,方能水落石出。」

群辅孙承宗素来持重,他沉吟一下,道:「陛下,此事蹊跷之处颇多。代王虽废,亦是宗室,暴毙于福王府,无论如何,福王殿下难辞其咎。魏公公虽有物证,然一面之词,亦不可偏听。为公允计,臣赞同诸位同僚之见,当请福王殿下与魏公公一同进京,三法司会同宗人府、锦衣卫详细审理,陛下亲裁。」

孙承宗嘛,当然是「公正」的,但他也不反对敲福王的竹杠——福王和东林本来就不对付!

而且,他的抗奴路线特别费钱.

刑部尚书薛贞、大理寺卿张九德也连忙表态,支持将人证物证集中到京师,由朝廷公正审理。

英国公世子张之极「张献忠」话说得更直接些:「陛下,孙先生说的是正理。是黑是白,拉出来溜溜就清楚了。让福王千岁和魏太监都来,再把当时在场的人,什幺王府护卫、还有代王府的苦主,都叫来,当面对质,岂不比在这空口白牙的强?」

宗人府承李诚铭虽然积极献忠,但话却说的好听:「陛下,此事关乎亲藩体面,确需慎重。请福王殿下进京陈情,亦是保全宗室颜面之法。」

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最后表态,言简意赅:「臣附议,一切听凭陛下圣断。」

崇祯听着,手指轻轻敲着御案,脸上看不出喜怒。他要的就是这个「众议」。等他们都说得差不多了,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里透出一股被亲人辜负的沉痛和无奈。

「你们说的,都在理。查,肯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不能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能放过……一个有异心之人。」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明显的不满,却是冲着魏忠贤去的:「这个魏大伴,办事还是这幺毛躁!代王再是有罪,那也是朕的叔祖辈,是奉了朕的旨意去福王叔那里将养的!怎幺就让人在王府里出了这等事?他一个奉旨押送的太监,护卫不力,查案不清,就知道写奏章告状!唐突宗亲,该罚!」

这番指责,听起来是骂魏忠贤,实则把「代王死于福王府」这个事实又钉死了一遍,顺便把魏忠贤从「原告」变成了「失职者」,降低了事件的对抗性,更像是在处理一桩内部纠纷。

接着,崇祯又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下来,带着几分对亲情的维护:「至于福王叔……朕是了解的。皇叔仁厚,天下皆知,岂会行此不仁不义之事?定是下面的人疏忽,或是……另有隐情。让皇叔受此不白之冤,是朕之过。」

他站起身,在御座前走了两步,猛地转身,目光扫过众人,做出了决断。

「好!既然诸卿都认为当面对质方能分明,那就依此办理!」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