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速读谷

菜单

这下骚动的人群的确安静了不少。

周王趁热打铁,声音洪亮:「祖宗规矩?皇上就是天!皇上命本王出京督师赈灾,钦赐剑旗,本王就来得这潼关!皇上的新规矩,就是让你们这些有功的边军,能吃上饭,活下命!」

他目光扫过那一张张惊疑不定的脸:「本王知道你们苦!知道你们被欠饷,被欺压!本王这次来,就是奉旨来给你们做主,来给你们找条活路的!」

人群里有人小声嘀咕:「真的假的……皇上真记得额们?」

那疤脸汉子眼神闪烁,语气虽还硬,但气势已弱了三分:「光说没用!粮食呢?银子呢?画饼充饥,额们见得多了!」

周王看了一眼倪元璐。倪元璐微微点头。

周王大声道:「粮食,有!银子,朝廷也在想办法!但天上不掉馅饼!朝廷有朝廷的新法度!」

他举起手中那本明黄的章程:「皇上仁德,体恤尔等艰辛,特颁《粮票章程》!从今日起,就在这潼关设第一个『粮管所』!专为解决尔等之事!」

军汉们面面相觑,交头接耳,「粮票?」「啥球意思?」「又是糊弄人的吧?」

倪元璐上前一步,高声解释道:「诸位将士!自此以往,官府不再空口白话!有把子气力,都能登记入册,按日劳作,修缮军防、官道、水利!每日记下『工分』,凭『工分』直接领取『粮票』,此票可即刻在官仓兑换实实在在的米粮!出力者得食,公平公正,绝不拖欠!」

(「工分」……崇祯上辈子也是熟悉的,虽然他自己不是农村的,但他有不少要好的师兄弟是农村的,家里面还有个哥哥「下过乡」。所以在制定《粮票章程》的时候,就把这个名词借来了,发明了一种「工分粮票」——这种粮票不需要再花钱,直接可以在「粮管所」兑换到粮食。名义上是「以工代赈」,实际上也没什幺「工」要他们去干,只是借个名义,把流民拢在一起管起来,给口粥吃,别让他们聚集起来闹事儿就行了。)

这话一出,军汉们将信将疑。有骂骂咧咧觉得是骗局的,也有几个眼神活络的,觉得似乎有点不一样。

「真给现粮?」

「修防?这活儿咱熟!」

就在这时,潼关城门大开,一个知府领着群随从急匆匆地跑出来,为首的知府满头大汗,跪倒在地:「下官接驾来迟,王爷千岁恕罪!」

这地方官一跪,等于坐实了周王的身份,军汉们最后一点疑虑也打消了。

周王看着这帮地方官,又看看眼前这群饿红了眼、对官府极度不信任的军汉,心里明白了七八分。光靠嘴说是没用的。

他没理那知府,转头对倪元璐厉声道:「倪侍郎,就在此地,即刻搭起棚子,挂牌办事!先把名册造起来!就从眼前这些军汉弟兄开始登记!」

「是!」倪元璐立刻招呼随行吏员。

周王这才冷冷地瞥了那知府一眼:「起来吧。」他顿了顿,忽然提高了声音,不仅是问知府,更是说给所有军汉听:「本王问你,这潼关左近,可有秦王府的庄子?」

知府下意识的点点头,随即一愣,擡头看着周王,眼神里全是疑问:您这是要干什幺?

周王不再看他,转身面对那群军汉,声音洪亮:

「光登记造册不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孤现在就去秦王府的庄子.」

他猛地一挥手,指向远方:

「给弟兄们搬粮食!开伙!吃饭!」

那群军汉呆呆地看着周王,脸上的凶悍和怀疑彻底消失了,变成了难以置信。不知是谁先带的头,黑压压的人群,如同风吹麦浪般,哗啦啦跪倒一片。

「王爷千岁!」

「周王千岁!青天大老爷!」

喊声震天,带着劫后余生的哭腔。

……

上一页目录下一页

相关小说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