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奴隶是怎样驯成的?
十几天后,陕西潼关。
官道两旁,看不到一点绿色。土是黄的,天是灰的。
路边歪歪扭扭倒着几具尸首,皮包着骨头,早就冻硬了。野狗在远处刨着,眼睛发绿。
更远处,搭着些破烂的窝棚,像一片乱坟岗。有气无力的哭声,顺着风飘过来。
周王的马车到了关下,停了下来。
倪元璐先跳下车,看到眼前景象,眉头拧成了疙瘩。他回身扶周王。
周王一直养尊处优,什幺时候见过这些?他下车一看,脸色瞬间就白了。
「这……这便是陕西?」他声音有点发颤。
倪元璐沉痛地点点头:「王爷,这还只是潼关。往里走,怕是……更不堪入目。」
正说着,前面忽然一阵骚乱。
只见黑压压一群汉子,虽也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但骨架粗大,眼神里没有普通灾民的麻木,反而透着一股被逼到绝路的凶悍劲儿。他们堵死了官道,手里拎着的不是锄头,多是削尖了的木棍,甚至还有几把卷了刃的旧腰刀。
这些人,一看就不是寻常农户,一准是陕北的军户饿得不行跑出来了——明朝的边军收入是有屯田加民运粮(有时候也折色)加年例银构成的。崇祯这两三年努力替边军筹集的就是「年例银」,在蓟镇、宣府、昌平、大同等镇,还整顿了军屯。而如今的陕西,由于天旱无雨,造成许多边军军户的军屯绝收,陕西省的田赋也大幅减少,民运粮自然凑不齐,剩下的年例银即便能发齐,也不够在这个奇荒之年给一家老小买粮。
所以不少陕北军户(陕北灾情最严重)也变成了流民!幸好眼下流寇并没有做大,要不然这些逃荒的军户加入进去,那可就要坏了大事了。
「饿!额们要吃的!」为首的汉子朝着周王的车队扯着嗓子大吼,他脸上有一道旧疤,站姿还带着行伍的影子。
「官府不开仓,天王老子来了也不顶事!额们是榆林镇的军户!当兵吃粮,天经地义!」
护送的官兵立刻刀出鞘,枪前指,厉声呵斥:「大胆!钦差周王千岁驾到!冲撞王驾,想造反吗?退下!」
这话一出,那群军汉非但没退,反而发出一阵哄笑,夹杂着怒骂。
「球!骗鬼呢!」那疤脸汉子呸了一口,「周王?开封府的周王?额知道!藩王不得出城,祖宗的规矩!他能跑到这潼关野地里来?扯你娘的臊!」
另一个老兵也嚷嚷:「就是!又是哪个狗官找来的戏子吧?穿身蟒袍就敢冒充王爷?当额们边军是好糊弄的?」
「王爷?王爷都在城里享福呢!会来看额们这些等死的军户?球!」
官兵们气得脸色发青,却一时语塞。藩禁之严,天下皆知,这些军汉的质疑竟让人难以反驳。
带队军官额头见汗,看向周王:「王爷,这……是否……」他的手紧紧按在刀柄上,局面眼看要失控。
周王看着这些本应是朝廷屏障的边军,如今却成了拦路的饿殍,手心里全是汗。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里的尚方宝剑。
倪元璐急忙凑近,低声道:「王爷,不可!此皆悍卒,逼急了顷刻便是大乱!陛下新政,首在安民,更在抚军啊!」
周王猛地清醒过来。他深吸一口气,推开护卫,直接走到阵前,直面那群充满怀疑和敌意的军汉。
军汉们安静了一些,所有目光都盯在他身上,都跟看贼似的。
周王站定了,先是狠狠瞪了那带队军官一眼,斥道:「把刀收起来!对着自家弟兄,亮什幺兵刃!」
他转回头,看着军汉们,那张大胡子脸上还真有点王爷的威势:「本王就是周王!如假包换!」
他猛地从怀里掏出那柄金灿灿的尚方宝剑,高高举起:「此乃皇上亲赐尚方宝剑!王命旗牌,就在后面车上!尔等皆是军中子弟,可认得此物?!」